你有沒有過這種體驗:每當喝完牛奶后,肚子會咕咕作響,嚴重的時候還會脹痛難忍、出現腹瀉。如果這些癥狀你都符合的話,那么就需要注意了,因為你很有可能有乳糖不耐受癥。
牛奶是很多孩子的早餐標配(圖片來源:中新網)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癥?
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分會常委兼副秘書長、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副主任王良錄教授在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介紹道,受遺傳基因與種族影響,有50%左右的中國人身體中缺乏乳糖酶。乳糖酶的活性不夠,就消耗不了牛奶中的乳糖,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脹、腹瀉,飲用牛奶產生不良反應的術語就叫做——乳糖不耐受癥。
不過,最近也有專家對此提出了質疑。據新華網報道,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營養科主任孫建琴教授說,很多人對乳糖不耐受的認知存在誤區,其實導致他們一喝牛奶就出現腸道反應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為普通牛奶中含有的A1蛋白質引發了腸道炎癥,并非是人體自身缺少乳糖酶。孫建琴建議,要想知道自己到底屬于哪種情況,最好的辦法是到醫院檢測尿半乳糖,明確原因才能更好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奶制品。
重新定義乳糖不耐受(圖片來源:中新網)
還有一種鑒別辦法就是嘗試飲用含A2酪蛋白的奶制品,如果消化不良的癥狀得到緩解,就說明并不是因為乳糖不耐受,這類人是完全可以喝牛奶的,但一定要注意選擇含A2酪蛋白的牛奶。
乳糖不耐受也能喝牛奶?
據錢江晚報報道,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張片紅認為:“乳糖不耐受并非代表不適合喝牛奶。”張片紅介紹,相比歐洲人來說,大部分中國人沒有長期飲用乳制品的習慣,所以更容易導致自身乳糖不耐受。
但是乳糖不耐受癥并非“終身制”,乳酸酶也是可逆的,對于患有乳糖不耐受的人來說,有幾種方法可以減輕癥狀:
首先是要少量多次喝牛奶,每天少喝一點牛奶,并將一天的量分開喝,每次控制在50—100毫升之間,讓腸胃慢慢習慣后再逐漸增加牛奶的飲用量;其次可以少喝牛奶多喝酸奶,因為酸奶中的乳酸菌分解了鮮奶中的大部分乳糖,可以明顯減輕乳糖不耐受者的癥狀。此外,酸奶中的乳酸還可以有效幫助提高鈣、磷、鐵、鋅等礦物質的吸收率;再次,不要空腹喝奶,空腹喝牛奶不但會降低牛奶的吸收利用率,還容易引起腹痛、腹瀉等,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喝牛奶前先進食固體食物或配上主食,將牛奶放在一餐的最后食用;最后,可將牛奶配合谷物同吃,這時牛奶的乳糖濃度可以在特定環境中得到“稀釋”,提高乳糖吸收率。(李璐)
本文由《科技日報》經濟特刊副主編尹傳紅進行科學性把關。
春雨醫生創始人猝死,這些心梗前兆千萬別大意 平靜的假期傳來一個令人悲痛的消息:10月6日,據春雨醫生官方微信發布的訃告,正式確認了其創始人、CEO張銳今日凌晨因突發心肌梗塞去世。他的離去令人反思,我們在身體透支前是否早有預兆? 【詳細】
寒露過后 手腳發涼可喝三紅湯 天氣寒冷,很多女性朋友手腳冰涼的毛病又犯了。本期,給大家推薦一款由紅豆、紅糖和紅棗一起煮成的三紅暖身湯。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