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就在家門口如何實現?大醫院職責是啥?基層醫院能否接得住?19日,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舉辦的互聯網時代的分級診療論壇上,專家對分級診療這一“熱話題”進行了廣泛討論。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隨著分級診療推進,廣東一些大醫院出現了門急診量下降的情況。
分級診療效果初顯
大醫院的專家看疑難雜癥、急危重癥和做科研,家門口的醫院解決常見病、多發病,這是大家比較歡迎也較為理想的就醫方式。
“隨著分級診療推進,我們取得了一些效果。”據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莊一強透露,2015年廣東珠海三級醫院門急診人次同比下降了13.6%,這意味著一部分病人不再像過去一樣,執著于得了小病也往大醫院擠。
在莊一強看來,隨著分級診療制度推進,依賴常見病、多發病的三級醫院業務量減少是不可避免的事。但他調研發現,目前還有省部級醫院專門成立了疝氣等常見病的病區,甚至有大醫院普外科的業務量中,七八成是闌尾炎這樣的常見病。在莊一強看來,分級診療是系統工程,應進一步細化各級醫院職能,還要對收治的患者做疾病譜分析,讓各級醫院充分各司其職。
醫院幫扶應求共贏
如今,大醫院門庭若市的情況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大多數大醫院的醫生仍超負荷工作。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劉超認為,要改善這一狀況,歸根結底還是要推進分級診療,才能真正給大醫院專家“減負”,讓他們集中精力應對疑難雜癥。
分級診療少不了大醫院對基層醫院的幫扶。南方日報了解到,去年,廣東41家三級醫院與58家縣醫院分別簽署了對口幫扶目標責任書,明確未來三年內要實現“居民縣域內就診、住院率達到90%”的目標。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牽手’的基層醫院超過50家,并且明確在實現雙向轉診的同時,提升基層醫療的實力這一目標。”劉超說。
但他也坦言,要避免“零和游戲”。“順德有一家鎮醫院經過大醫院幫扶后,從全鎮排名第三變成了倒數第二,因為病人都給大醫院帶走了。”劉超認為,幫扶必須實現共贏。“如今我們的幫扶方式是,基層醫院提出需求,我們精準幫扶這些專科,量體裁衣,讓他們快速提升能力,滿足群眾需求。” (記者/曹斯 通訊員/王海芳 丘小紅)
這種維生素關系一身疾病!這三種習慣讓它損失最多 維生素B2為人體必需的水溶性維生素之一,也被稱為核黃素,它與人體能量代謝密切相關,缺乏會引起很多疾病。雖然我國有維生素B2的日均推薦攝入量,但由于膳食結構的變化,維生素B2的攝入量需重新評估。 【詳細】
別再自嘲“老了” 護腦原來這么簡單 你是否經常忘記繳水電費?經常想不起來剛剛見過的人叫什么名字?明明要打電話,一轉身就忘了?你以為這是老了,腦袋糊涂了,其實這是大腦需要調養了!補充B族維生素、多說話、睡前閱讀……快學學怎樣維護腦健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