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國80歲以上人口已達1899萬,每年新增的高齡人口超過100萬,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達4000萬,老齡化社會的列車正加速向我們駛來。隨著預期壽命的延長,老年人患慢病尤其是多病共存的現象不斷增加。我國老年醫學學科的發展現狀如何,它與內科等專科有什么區別,其發展又面臨著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從今日起,本報將刊出關注老年醫學發展系列報道。
讓老人享有較高生活質量
在前不久舉行的首屆北京協和醫院微電影節上,一部名為《奇怪的她》的短片吸引了眾多觀影者的目光。這段6分59秒的微電影,講的是一位獨居老人因思念定居國外的兒子,在身體康復后仍反復到醫院就診,只為多看看跟兒子相貌相似的門診醫生。
“化驗指標正常就意味著他是一位健康的老人嗎?有很多問題其實被我們忽略了,如老人的咀嚼、聽力、記憶、睡眠、情緒等。老年醫學不僅關注老人的疾病,和其他專科更關注器官疾病相比,老年醫學更關注人的整體需求!庇捌┪渤鲧R的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寧曉紅說。
數據顯示,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從建國初期的35歲提高到75歲,但解放軍總醫院副院長、中國老年醫學學會會長范利說,人均預期壽命的延長并不等于健康預期壽命的延長,我國的健康預期壽命只有67歲。這意味著,很多老年人最后的8年時間,是與疾病相伴的。目前,我國76.5%的老年人“帶病生存”,60歲以上患病率是一般人群的3倍,約60%的老年人患有兩種以上的慢病。
寧曉紅說,老年人心臟、呼吸、消化、神經多系統出問題,是身體老化的必然結果,老年醫學科乃至整個醫學不能徹底治愈這些疾病,而是盡可能維持器官功能,讓老人享有較高生活質量,“這也正是老年醫學的核心”。
更關注患者整體狀態
天津市腫瘤醫院介入腫瘤治療科主任郭志教授說,老年腫瘤患者是一個特殊群體,現有的腫瘤患者狀態評價體系、藥物及治療方法選擇和效果評價并不完全適合老年腫瘤患者。比如,前列腺癌治療中需要清潔洗腸,但70多歲的患者洗腸后則容易出現電解質紊亂,需要及時給予相應處理,否則治療難以進行。不少高齡老年患者不愿接受手術和放化療,而希望通過其他治療維持生活質量,這也是老年醫學關注的重點,“我們也計劃在今后能與老年醫學專業有更多的交流與協作”。
北京協和醫院血液內科沈悌教授認為,老年醫學更多地關注患者整體狀態如何,同時在吃多少藥,能承受何種治療,家屬能否護理,將來如何隨診,醫藥費有無困難,如何預防合并癥,垂危者有無遺囑等,這些?漆t生很難做到。
沈悌認為,老年醫學科醫生在評估老人健康狀況、重病老人的姑息治療與臨終關懷、失能老人的家庭隨訪、老年患者常見疾病的預防等方面擔任主角。同時,在區分衰老與器質性病變,接受專科醫師咨詢,參加老年人復雜、疑難病例的會診提出建議等方面擔任重要配角,更承擔著為人口老齡化提出應對策略與具體措施、為養老產業提供技術支持、大力宣傳推廣“有尊嚴的死亡”的社會角色。
醫學專業化發展的必然
由于西方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比較早,老年醫學的發展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北京醫院院長辦公室主任葉鵬目前正在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醫學院訪問學習,并開展了老年綜合評估與虛弱指數在醫療質量管理中的應用等相關課題研究。他認為,再過10年至20年,我國會遇到和西方國家相同的問題,老年醫學的產生是醫學專業化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現代老年醫學之父、美國學者納歇爾于1941年提出,老年醫學旨在為老年提供醫療服務,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對衰老和老年疾病復雜性的高度重視。1935年,英國建立了老年慢病醫院;1943年,英國在全球率先展開了針對每一位住院老年患者的評估工作,如失禁、老年癡呆等評估。
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老年患者入院,第一站就要去老年科進行評估,如需手術,必須證明是安全的,然后轉去外科治療,患者術后再交回老年科進行再評估,然后再制定治療方案。葉鵬說:“這樣做的目的,是充分考慮患者心臟、呼吸、神經等多方面的問題。外科醫生則可以更注重手術和技術質量,同時還可以減少外科的‘壓床’時間。也就是說,這樣的合作模式能夠發揮醫生各自的長處,把效率發揮到最大,降低醫療風險,最終讓患者受益。”
在加拿大,老年醫學已形成成熟體系。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老年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肯尼斯·羅克伍德介紹,老年患者疾病急性期,醫院會針對急性病癥進行治療;強大的康復醫療體系會給患者提供康復醫學支持;介于醫院與家庭之間的長期照護模式,為老人提供服務;社區也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從而從不同層面、成體系地為老人提供服務。
雖然我國的現代老年醫學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與國際基本同步,但發展路徑不同。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于普林教授說,我國老年醫學發端于老年臨床醫療和高級干部保健,是“自上而下”的發展。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我國老年醫學的服務范圍正向普通老年人群的大眾保健方向延伸,因此學科轉型發展面臨的挑戰更多。
來源:健康報
世界最長壽女性去世:經歷三個世紀 生育六個子女 9月3日上午8點過,四川最長壽老人付素清在家中去世。13天前,她剛過了119歲生日。4日一早,家人將其安葬在她生活了40多年的山上!八幌虿粣蹮狒[,也不喜歡我們浪費,她應該也希望這樣安靜地離開!痹鴮O女冷婷說。 【詳細】
如何度過“多事之秋” ?秋季宜“收”養和之道 處暑節氣已過,白露即至。最近廣東早晚的天氣已經有了絲絲涼意,空氣也變得干燥一些,這預示著秋天的腳步近了。秋季,從立秋開始,歷經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氣溫會逐漸轉涼,晝夜溫差變大,天氣干燥,這些變化易引起皮膚及皮下組織的血管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壓升高及波動,血液粘稠度相對增高,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稱。那么,秋季養生,你該如何做?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