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水祥教授(右一)在手術中。
房顫和腦梗,看起來一個病在心,一個病在腦,二者怎么會發生聯系呢?房顫,即心房顫動,是目前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可以說是二十一世紀心血管領域危害最大最難治的疾病之一。而提起腦梗的發生原因,可能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高血壓、動脈硬化等,但要說房顫也是腦梗發生的原因之一,特別是重要原因之一,許多朋友就要問“為什么”了。
房顫發生時心跳往往快而不整齊,頻率可達200次/分左右,易出現心慌、胸悶、氣短及眩暈等癥狀,易誘發腦梗死、心力衰竭和心肌缺血等臨床危急重癥。房顫的致死率、致殘率及遠期預后與惡性腫瘤相當。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它。但也有些患者癥狀不明顯,可能與神經末梢損害有關,不等于腦梗死等并發癥不會發生。
■專家簡介
楊水祥:河北以嶺醫院副院長兼心血管病科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心臟病專家;美國哈佛醫學院博士后,美國霍普金斯醫院心臟病研究專家,中國老年醫學會慢病與交叉醫學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名醫專家委員會心內科專業組副主任委員,國家973、863項目評審專家,國家自然基金委評審專家。
對于房顫的防治,楊水祥教授強調指出,房顫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房顫就像地震能把房子顫壞。不要等心房大了心功能差了偏癱了再治療就晚了。要在預震時就把地震消滅了,房子就保存下來了。
楊水祥表示,房顫時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內淤滯而形成血凝塊,血凝塊脫落后可隨血液流至全身,導致多臟器栓塞,危害最大最常見的是腦血管栓塞導致的腦梗死。房顫發生30秒左右即可引起腦梗死。房顫使腦梗死的發生率增加5到8倍,臨床上大約有15-30%的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是由房顫所致。因此,只有盡可能早的治療房顫,才能更好地預防和避免腦卒中的發生。
相對于口服藥物,“房顫”更適宜射頻消融術
如果發現患有房顫,該怎樣治療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呢?
楊水祥主任介紹,針對房顫等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治療多年來并沒有太大的發展,藥物保守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藥物副作用對身體傷害很大。相反,射頻消融手術則有著很好的優勢。大量臨床研究表明,陣發性房顫射頻消融效果優于抗心律失常藥物;歐美及中國指南都指出,陣發性房顫應首選射頻消融治療。而我們中國人常常不愿意做手術,結果是放棄了最佳的治療方案。所以,中國的腦卒中是世界上發生率最高的國家。房顫與心衰往往相互誘發相互加重。因此,對于有心衰風險的房顫患者,也應盡早采用射頻消融術治療,才是減少或消除心衰風險的根本措施。
針對有些患者對“做手術”的恐懼心理,楊水祥主任表示,射頻消融屬于微創介入治療,對身體的損傷較小,而且經過多年的發展,這項技術已經成熟,隨著手術方法的不斷完善,射頻消融術在治療效果、安全性方面越來越好。
目前,房顫射頻消融較為普遍采取的是“環肺靜脈隔離”的方法。楊水祥主任介紹,所謂“環肺靜脈隔離”,簡單說,就是環繞肺靜脈根部前庭部位進行射頻消融,“燒”掉可能導致房顫的電流,并阻斷來自肺靜脈的異常電位從而達到治療房顫的目的。不過到目前為止,環肺靜脈隔離術并未過多考慮房顫發生的“多子波”折返機制,未進行個體化治療,而是不論男女老少、病史長短病情輕重均采用“一刀切”,這自然就會使該方法的成功率受到影響。
“疤痕驅動”房顫發生,建議采取“疤痕隔離術”
楊水祥主任表示,目前房顫發生的機制尚未完全明了,其中有一種理論叫做“多子波折返”,尚不能完全解釋子波形成的原理及房顫發生發展的機制。因此,楊主任結合多年的臨床科研實踐及起搏電生理和射頻消融手術經驗,提出了房顫發生的“疤痕驅動”假設。這種學說簡單說,就是隨著年齡增長,或受高血壓、心肌缺血、炎癥等因素影響,導致心房纖維化,即在心房內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纖維化疤痕區域,而電流在這些疤痕內的傳導緩慢,待傳出后心房已恢復不應期,電流就會繞著疤痕“轉動”。心房內有許多大小不等的疤痕,就會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圍繞疤痕“轉動”的電流,這些“轉動”的電流實質上就構成了“子波”。小的疤痕轉得快,大的疤痕轉得慢,這就導致了房顫有時快、有時慢、快慢不等、強弱不等的現象。這種由大小不等的纖維化疤痕內傳出,并圍繞這些疤痕轉動(即驅動)的電流及其相互影響,導致了心房內電流的異常傳導及紊亂,就引起了房顫。這就是楊水祥主任創新提出的房顫發生的“疤痕驅動”理論。
環肺靜脈隔離術可以說是“千篇一律”,無論什么樣的患者來了,都是在肺靜脈與心房鏈接的前庭部位進行消融。但如果沒有消融到疤痕部位,疤痕的電流未被隔斷,相當于“病根兒”還在,這樣治療作用自然就有限。那么,該如何消融,才能對房顫起到“連根拔起”的效果呢?
這也是楊水祥主任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結合他本人創新提出的房顫發生的“疤痕驅動”理論,楊水祥主任在環肺靜脈隔離術的基礎上發展出了一種新的治療房顫的射頻消融方法:即結合“疤痕驅動”折返部位消融的“疤痕隔離術”。
楊水祥主任介紹說,所謂疤痕隔離術,就是找到患者的疤痕區域,在疤痕部位之間進行隔離消融,阻斷子波電流折返,從而終止房顫的發作。楊水祥主任表示,疤痕隔離術是從房顫的病理機制出發,針對具體的病變部位進行治療,是依據患者的疤痕大小、子波電流折返的可能區域等具體病情,因人而異制定的個體化治療方案。這樣的治療,成功率自然就會高一些,復發率自然會少。楊主任倡導的疤痕隔離術已經為許許多多的患者帶來了福音。這種理論和手術方法的創新也是楊主任幾十年行醫經驗的升華,這在目前是很難得的。
(記者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