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住院醫師培養應該堅持什么方向?外科住院醫師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出色的外科醫師?2016年8月27日,在以“聚焦瓶頸、突破難點、提升質量”為主題的2016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外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鄭樹森院士結合自己的醫路歷程,對外科住院醫師的培養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外科住院醫師的培養有其特點,手術貫穿外科住院醫師培養的始終,手術教學則是外科住院醫師培養的重中之重。鄭樹森院士認為從醫之路沒有捷徑,一名出色的外科醫師必須具備勤奮和刻苦的品質和勇于創新敢于擔當的精神,才能實現目標。
住院醫師培養需要良好的學科平臺作保障
現代住院醫師的培養需要良好的學科平臺保障,以此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和師資隊伍。“臨床—科研—教學”三位一體以及多學科聯合診治模式(MDT)促進了學科的發展和壯大。在這個環境中培養的住院醫師必然具備扎實的臨床技能、活躍的科研頭腦和積極的教學意識。他們不僅僅是會看病的醫生,而且是具有探索精神的科學家,更是一位言傳身教的老師。好的學科平臺可以提供給年輕住院醫師廣闊的國際視野和在世界范圍內實踐的機會。鄭樹森院士作為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普外科的學科帶頭人,通過踐行“臨床—科研—教學”三位一體及多學科聯合診治模式(MDT)發展模式,使得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普外科綜合實力已位居全國前列。因此,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外科專業基地作為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示范基地,有信心和有能力為年輕住院醫師的發展提供優良的學習平臺。
住院醫師培養的目標在于打造一支勇于創新敢于擔當的醫師隊伍
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而創新和擔當精神才是發展的動力和源泉。鄭樹森院士指出外科住院醫師培養的根本目標在于打造一支勇于創新敢于擔當的醫師隊伍。因此,住院醫師要不斷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積極對待新鮮事物,同時要技術精湛、勇于挑戰、敢于擔當,對疑難復雜病例不輕言放棄。現代醫學發展迅速,新知識、新理念層出不窮,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精準醫療、大數據、互聯網+醫療等新事物短期內井噴樣涌現。不主動學習和接受新事物,循規蹈矩、墨守成規勢必被淘汰。鄭樹森院士談及自身的從醫經歷時講到,早年他從事普外科專業時碰到很多肝膽胰疾病的患者,但由于當時條件的限制往往無計可施。因此,他選擇了肝膽胰外科作為主攻方向。后來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最后投入到被譽為21世紀醫學之巔的肝移植領域。就是依靠這種不怕困難,勇于創新、敢于擔當的精神,才一步步走向了成功。而且,前幾年他還主動到香港學習達芬奇機器人手術技術。只有靠這種精神,才能夠不斷的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手術教學是外科住院醫師培養的重中之重
外科教學尤其是手術教學是外科住院醫師培養的重中之重。鄭樹森院士指出規范化的手術教學培養是外科住院醫師成長的必由之路。因此,國家有必要建立規范化的手術教學培養體系,以滿足臨床教學和外科醫師成長的需求。
在談到如何進行手術教學時,鄭樹森院士倡導“科班”的手術教學理念。“科班”源于中國古代培養戲曲演員的模式,強調老師對學徒口傳心授的施教,手把手教學。他指出住院醫師手術教學同樣離不開導師的指導,導師制可以起到一對一教學、全程負責、過程監督的作用。鄭樹森院士認為住院醫師手術基本功訓練是外科安全的保障。外科基本技術都是在住院醫師期間積累和掌握的。他強調手術操作要輕柔、精細、規范、標準、優雅、美觀。手術不僅是科學,更是一種藝術。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鄭樹森院士指出外科醫師手中的這把“刀”是要靠一生去磨練和打造的。住院醫師培養時期就是磨“刀”的開始,只有不斷的磨練才能夠使這把“刀”在疾病面前所向無敵。而實施正確的手術教學,并堅持不懈地努力和磨煉,是磨出這把“刀”的必由之路。(注:以上內容根據鄭樹森院士在中國醫師協會“2016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高峰論壇”上的授課內容整理)
刷朋友圈刷出抑郁癥?關于抑郁癥的7個問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統計,目前全球有3.5億抑郁癥患者;在中國,以抑郁癥為主的情感障礙患者人數已接近9000萬,且還在持續增長。到底什么是抑郁癥?抑郁癥患者該如何自救?小編為您盤點。 【詳細】
中年健身注意啥?骨科醫生親自告訴你 人到中年,身體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小情況,大家鍛煉的欲望也越來越大,健身前,中年人應先問問自己,我準備好了嗎?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