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高升 教授、主任醫師
中醫皮外科主任醫師,教授,享受國家特殊津貼。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擅長治療皮癬、黃褐斑、嚴重痤瘡及其他損容性疾病;皮炎、濕疹等過敏性疾病;紅斑狼瘡、硬皮病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復發性口腔潰瘍、扁平苔癬、白塞氏綜合征等疑難病。
出診時間:周三、周日上午
出診地點:東城中醫醫院
一位85歲的老人下肢長期瘙癢、紅腫、滲出多年,西藥試過輸液和使用激素,仍反復發作。慕名尋中醫,吃了姚高升醫師開的7劑內服中藥,外加7劑中藥外洗,老人下肢基本痊愈。姚高升醫師說,這樣的例子在他50年的從醫經歷中有很多。中醫治療濕疹重在調理身體內環境。
以養脾為中心調理全身
濕疹多發于脾陽虛和濕氣重的人。脾為后天之本,負責人體運化功能,可分為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濕兩個方面。脾臟功能失調,運化水濕的功能減弱,體內濕氣不能充分排出,人就會出現腹脹、疲乏、便溏等表現,其實是脾陽虛的外在表象。夏季氣溫高、濕氣大,加之陽氣浮于人體體表呈現不足的特點,濕氣難于排出體外,更易導致濕疹多發。中醫理論講,濕疹是人體內在問題的表象化,治療濕疹應遵循攘外必先安內的原則。
鑒于濕疹多發于脾虛人群。因此,治療濕疹應以調理脾臟為中心,再根據濕疹所發生部位,辨證施治。如濕疹發生在兩脅,一定與肝膽濕熱脫不了干系,需加用清熱利肝膽的草藥龍膽草、黃芩等;如果濕疹發生在顏面部則用白蒺藜、白附子,并用羌活引藥上行;發生在股陰部可用黃柏、蒼術、川牛膝,這種因人而異的用藥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特點。姚高升醫師總結,中醫治療急型濕疹的用藥原則是清熱利濕,慢型濕疹講究養血、活血、健脾。
慢性濕疹有顯著治療效果
濕疹是一種慢性復發疾病,可持續數月、數年甚至數十年,最顯著的癥狀是瘙癢劇烈,可明顯影響患者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嚴重者還可影響睡眠。濕疹發病原因復雜,既與胃腸功能障礙、內分泌失調、精神心理障礙等內在因素相關,也與外界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近二十年來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濕疹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各類濕疹可占皮膚科門診量的60%。西醫治療慢性濕疹以抗過敏為主,除外用止癢劑,還要內服抗組胺或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姚高升醫師介紹,中醫治療濕疹從整體考慮,兼顧近期和遠期療效。以調理身體內臟功能為主旨,通過調理脾胃功能、肝腎功能、內分泌環境等,使身體五臟六腑處于平衡狀態,通過固正氣以壓制外邪入侵,從而提高濕疹的治愈率。但中醫糾正身體的不平衡狀態并非一蹴而就,慢性濕疹病人只有堅持周期性服藥,減少接觸刺激濕疹加重的外界因素,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臨床實踐證明,慢性濕疹經過系統中醫治療后有顯著效果。
嬰兒期出現濕疹家長要注意喂養
受遺傳因素影響,具有過敏性體質的父母,下一代在嬰兒期發生濕疹的幾率非常高。這些嬰兒在成年后患過敏性疾病的可能性也高于普通人。為減少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父母要精心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母乳是最低敏的蛋白之一,提倡有過敏體質的母親母乳喂養。母乳喂養時,母親應忌食辛辣、生冷、海鮮等刺激性食物。為了保證兒童的生長發育,除發現有明確食物加重嬰兒濕疹的證據外,不必禁食奶類。添加其他異種蛋白質或水果,采取少量、多次逐漸增加的方式。喂養不宜過飽,以免加重腸道負擔。
嬰兒皮膚干燥也是導致濕疹的高危因素,沐浴時不能使用堿性沐浴產品,以免破壞皮膚天然屏障功能,沐浴后待皮膚未干時全身涂抹低敏性潤膚霜,鎖住皮膚水分,可以極大降低濕疹的發生率。另外,患濕疹嬰兒的衣物應為棉質,禁用人造纖維和毛織品。保持室內通風,避免螨蟲吸入。
兒童腸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全,食生冷、油膩、過甜食品會加重胃腸負擔,容易滋生濕氣誘發濕疹,應以喂食軟、爛、溫食物為主。
調節生活方式預防濕疹
飲食不當是濕疹的重要誘因。有些人食用海鮮類食物易發濕疹,有些人吃花生過敏。預防濕疹首先要規避過敏類食物,其次要吃一些有利于調節脾臟功能的食物。
對于脾胃虛寒者,日常食用醋泡姜可以起到溫陽散寒的作用,暑濕季節經常食薏仁,則能祛除體內濕氣。
此外,易患濕疹者應忌生冷、刺激、過硬食物,進餐量七八分飽為好,減少腸胃負擔。
運動時適當出汗能夠提高身體免疫力,還有排濕作用。運動前后身體涂保濕霜能降低濕疹風險,運動前多喝水和穿寬松的衣服,運動后沐浴時不要用香皂和凝膠沐浴露,應選擇無刺激性的沐浴產品,同時洗澡水的溫度不易過高,熱水會導致病情加重。
另外,每日保證充足睡眠時間,保持身心愉悅,也是高危人群預防濕疹發生的基本條件。
文/田晶
濕疹食療推薦
一、茅根薏仁粥
鮮白茅根30克,生薏仁300克
做法:先煮白茅根,20分鐘后去渣留汁,加上生薏仁煮成粥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祛濕利尿
二、山藥茯苓糕
生山藥200克(去皮),茯苓100克,大棗100克,蜂蜜30克
做法:先將生山藥煮熟,搗爛。大棗煮熟,去皮核留肉。茯苓研細粉,與棗肉,山藥拌勻,上鍋同蒸成糕,熟后淋上蜂蜜即可
主治功能:健脾祛濕,滋陰潤燥
三、冬瓜蓮子羹
冬瓜300克(去皮、瓤)蓮子200克(去皮、芯)
做法:先將蓮子泡軟,與冬瓜同煮成羹,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開放調料
主治功能:健脾祛濕,利尿清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