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2016年2月28日,長跑愛好者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脫去外衣上演“光豬跑”。(李文明/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任何運動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就是任何一項運動都有一些基礎素質要求。” 魯智勇博士說。為什么那么多跑者在跑步過程中會發生運動傷害、運動傷病呢?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的魯智勇博士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相關的基礎素質不夠;第二個是恢復的手段不夠。
魯智勇博士說,任何運動都是以身體素質為基礎的。田徑是運動之母,這句話也同樣適用于跑步。任何一項運動都有其特定的發力肌肉和適用的組織器官。當強度沒有達到的時候,過度使用必然會帶來損傷。在跑步之前,應預先增強這些要用到的肌肉骨骼系統的訓練強度,強度增強了以后,傷病自然就會減少。
魯智勇博士介紹,恢復對于年輕人來說,可能覺得不是問題,睡一覺一切都恢復了。其實,恢復不是那么簡單。運動訓練中有句話叫做“沒有恢復就沒有提高”,訓練的原理就是破壞再重建。通過一定強度的訓練,破壞機體組織,然后通過機體的自我修復能力重新生成新的組織,這種新生成的組織比原組織的能力更強,能承受更大的負荷,這就是運動訓練的原理。
魯智勇博士提到,人們往往不懂恢復,跑完步以后該做什么就做什么,其實恢復更為重要。特別是在大強度的運動之后,我們更需要組織恢復。通過飲食攝入、物理療法以及冰敷等方式,使機體能夠快速恢復,并且有效的提高。運動預防損傷,這兩方面是重中之重。(黃曉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