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行業規律靠品牌發展
“民營醫院要長大,最重要的是尊重醫院或者醫療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張陽說,“我個人認為醫療產業是長期、持續、穩定增長的行業,是朝陽產業朝陽行業,但是有它內在的客觀規律,它沒有很高的暴利,也不會一蹴而就,需要持續的積累。”
與眾多業內專家的看法一致,張陽也認為醫療產業不能賺快錢。醫療產業需要的是持續穩定,靠信譽和品牌發展。所以在建院之處就有必要把自己的底線,作為一家醫院必須遵守的東西想清楚,把它作為一種文化,作為醫院基本的東西,讓大家達成一致,這樣醫院才有可能健康、長期、穩步的發展下去。
確保醫療質量是樹立品牌的關鍵。“無論何種醫院都要有專業技術人才的儲備,而且還要有很好的激勵政策,能夠保證這些專業人才能夠長期持續穩定的跟你一起往前走,把醫院發展壯大。”張陽認為,人才的積累保證了醫院的長久發展,三博腦科在這方面也下了一定功夫。
記者了解到,通過近十年來的努力,目前,三博腦科醫院已成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在科研立項、職稱評定、研究生帶教等方面獲得了更大的空間。醫院實現了醫療與科研教學兩條腿走路,既滿足了人才在科研教學方面的發展需求,又解決了人才支撐晉升的后顧之憂。該院截至日前已培訓了300余名基層神經專科醫師,有效地向全國各地進行了技術輻射,較好地履行了社會責任。與此同時,也獲得了業界對三博腦科品牌的認可。
相關報道:
周生來:民營醫院樹口碑要先甩掉農民辦醫的帽子
莊一強:單靠醫生“走穴”出診救不了民營醫院
蔡江南:政策不落地導致民營醫院發展“原地踏步”
劉國恩: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才能讓民營醫院長大
孫東東:民營醫院“長大”貴在搭平臺引人才
肖正權:如果緊盯著病人的錢 民營醫院必定長不大
盤仲瑩:“瘋投”醫療不可取 長大需得“寂寞”期
白劍峰:社會辦醫期盼細則落地 拆除“玻璃門”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