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達醫學常識,知曉家庭護理,讓老百姓獲得健康生活、預防康復所需的知識與能力,做自我健康的管理者是“達醫曉護”專題建立的初衷。最新圖文將為您呈現各類醫學小知識;醫學視頻將用生動的方式為您科普;蝦米媽咪將指導您成為完美父母;在急急如令,您能了解到形形色色的疾病和正確的質量方法;行為決定健康,帶您度過健康的一生。
骨質疏松是如今最困擾中老年朋友的問題之一,臨床工作中遇到很多患骨質疏松患者,他們對這個病十分迷茫,今天就來向大家科普一下骨質疏松的預防與治療。
在“120”急救中心工作已經數年,經常看見報紙和網絡媒體宣傳如何正確撥打“120”,如此鋪天蓋地地宣傳,能正確撥打的人卻還是寥寥無幾。
“既來之,則安之”,要尊重規律,尊重客觀現實,認真對待疾病。積極主動,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正規治療,同時對治病要有警惕心、有耐心、有信心、有愛心。
很多喜歡戶外運動的朋友都會在自己的急救包里放入碘伏棉棒、無菌敷料、繃帶、三角巾等應急裝備。今天為大家分享入門級戶外急救“潮技能”——三角巾及繃帶包扎技術。
每年10月3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萬圣節前夕(英語:Halloween,為“All Hallows' Eve”的縮寫),當晚小孩會穿上萬圣節服裝,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等。
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如果晚上睡不好,次日白天不僅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還會異常煩躁,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對什么都沒興趣。那么,睡眠到底有多重要?怎么才能擁有一個良好睡眠?
輸液長期的過度使用,特別是抗生素的濫用,如今已引發了細菌耐藥性增強等一系列問題。我們希望借助“大醫小護”的平臺,通過詼諧的表演形式,將“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合理用藥原則讓患者更為接受。
曾經有過這樣的報道,媽媽給新生寶寶戴上小手套,幾天沒有摘下,因線頭纏住手指阻斷血液循環,造成手指壞死截肢。之前,我們還遇到寶寶的外生殖器、腳趾等被線頭、頭發、皮筋纏繞......
患有慢性腎病者,應有“平常之心”。部分在門診就醫的病人,其心態有漠視的、憂慮的、焦急的、害怕的。漠視的是看病隨訪,吃藥斷斷續續;憂慮的是吃藥怕副作用,不吃藥怕腎功能衰竭;焦急的是病急亂投醫,勞命傷財;害怕的是小病大治,或辭崗久養。 “平常心”是個普世哲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6-10-25 15:17
靜脈輸液因起效迅速,被很多患者認為是“最厲害”的治療方法。但輸液長期的過度使用,特別是抗生素的濫用,如今已引發了細菌耐藥性增強等一系列問題。我們希望借助“大醫小護”的平臺,通過詼諧的表演形式,將“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合理用藥原則讓患者更為接受。科普宣教共設置了四個就醫場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6-08-19 08:13
每年10月3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萬圣節前夕(英語:Halloween,為“All Hallows' Eve”的縮寫),當晚小孩會穿上萬圣節服裝,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等。在古代,萬圣節通常與靈異的事物聯系起來,認為萬圣節有女巫和鬼魂。如今在整個歐洲,人們都把萬圣夜看作盡情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6-10-27 09:00
最近聽到一種說法: “—我覺得自己有點精分!” “—為什么呢?” “—就是覺得自己精神分裂,一段時間心里特別難受、整個人無精打采,過一段時間又會莫名的興奮,腦子里冒出很多興奮的念頭,不睡覺也精力十足……” “—你這個不像精分,倒有可能是‘雙相情感障礙’。” 什…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7-01-25 14:04
前段時間姚晨的二胎寶寶終于出生了,可最值得大家關注的是她在孕期仍不忘健身鍛煉,還經常在微博上發些“危險動作”的健身照片,這可讓關心她的粉絲們捏了把冷汗,紛紛留言:“擔心肚子里的寶寶”。 孕期能不能運動,一直是孕媽媽們討論的敏感話題。其實科學的孕期鍛煉不僅有利于自身的健康,也有…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7-01-23 10:07
2017年1月29日是第64屆世界防治麻風病日暨第30屆中國麻風節,今年的主題是“創造一個沒有麻風的世界”。那么,世界防治麻風病從何而來?又有哪些方法可以預防麻風病呢? 涼山麻風病康復村巨變(牟光學/新華社) 世界防治麻風病日的由來 1953年,一位名叫佛勒豪(…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7-01-22 16:51
心臟病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突發性和反復性等特點,已成為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美國心臟協會(AHA)2016年心臟病統計數據更新顯示,全球范圍內每年有數百萬人因猝死而失去生命,其中三分之一左右的死亡是由心血管病所致。我國每年因心臟病猝死的患者也不在少數。 大部分心肌梗死可被解…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7-01-12 14:45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常見于嬰幼兒和10歲以下的兒童,5歲以內的孩子是高發人群,成人和大年齡兒童也會被感染手足口病。 據統計,目前有二十多種腸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在中國,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A16型(英文簡稱CV-A16)和腸道病毒71型(英文簡稱…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7-01-10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