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十人九胃病”,生活中很多人認為胃疼是小事,吃點藥挺一挺就過去了,等吃藥不管用了到醫院一檢查,結果竟是胃癌。記者從哈醫大附屬腫瘤醫院了解到,近些年,該院胃腸外科年均接診千余例胃癌手術患者,其中九成多就診時癌癥已發展到了中晚期。據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我省胃癌治療領域資深專家張豈凡教授介紹,多年來,我國胃癌的五年生存率很低,一直維持在20%-30%之間。因此,早診早治是降低胃癌死亡率的關鍵手段。他提醒,對于45歲以上男性、有胃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應每年定期檢查,防患于未然。
女博士胃疼半年一查竟是胃癌晚期
30歲的趙女士成績優異,在本校讀完碩士后,又申請到國外念博士。初到異國他鄉,生活環境的變化加之學業的繁重,經常三餐不定時,并常常熬夜趕項目寫論文。就在博士學業接近尾聲時,她的身體出了狀況。有半年的時間,她的胃部一直斷斷續續地疼痛,但每次她都吃點藥挺過去了,直到有一次實在挺不住了,才去醫院就診,結果被查出了胃癌晚期。她不得不中斷學業回國治療,然而由于胃癌已全身轉移,趙女士在術后三個多月就離開了人世。
張豈凡教授介紹,很多人將胃癌的早期癥狀誤認為是“小病”,胃疼首先想到的是吃藥,等吃藥不管用了才去做胃鏡檢查,把早期胃癌拖到進展期胃癌,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胃癌“重男輕女”但40歲以下女性也要小心
50歲的蔡先生,年輕時就患上了胃病,卻一直沒當回事。近期,當他因胃痛不止去醫院就醫時,被查出了胃癌,并成功地進行了手術。然而出院回家后不久,蔡先生在參加聚會時,以為自己沒事了,看見桌上的鍋包肉,一時沒管住嘴就大快朵頤,結果這一吃不要緊,他因腹脹腹痛再次被送到了醫院。醫生在檢查時發現,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蔡先生的肝臟上竟然出現了兩個胃癌轉移的病灶!
張豈凡教授介紹,胃癌并沒有特異癥狀,患者常常說胃疼,但是很多時候心臟不適、膽囊炎等也容易和胃疼相混淆。“我曾經接診過一名患者,胃疼當心臟病治了十多年,結果一查竟然是胃癌,而且已經發生轉移。”張豈凡教授說,由于患者早期就診率低,多年來,我國胃癌的五年生存率很低。早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因此他提醒,一旦出現胃部持續不適,應每年定期到正規醫院進行胃鏡等檢查。
張豈凡教授表示,胃癌患者主要是以40-60歲的人群為主,但是近年來也呈現出年輕化趨勢,他曾遇到過最小的胃癌患者年僅16歲。而且,胃癌“重男輕女”,男女比例約是2-3:1,但在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中,女性居多。
胃部持續不適應早檢查晚期胃癌可嘗試轉化治療
據了解,目前手術仍然是胃癌的首選治療手段,哈醫大附屬腫瘤醫院胃腸外科二病房王寬主任介紹說,目前他們對早期胃癌患者多采取腹腔鏡微創治療,創傷小,恢復快,而晚期胃癌患者則多采取開放手術治療。如今,通過轉化治療即新輔助化療,先將腫瘤的體積縮小,晚期胃癌患者也可重新獲得手術根治的機會。
針對胃癌的治療,張豈凡教授強調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同時要規范化治療,在這一前提下強調個體化治療。另外,雖然目前胃癌的病因并不是十分明確,但是生活中預防胃癌還是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三餐定時規律,切忌暴飲暴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胃部持續不適及早進行胃鏡檢查。(楊穎 霍營)
今日秋分!秋季三個部位不能凍 注意飲食解秋燥 9月22日迎來“秋分”節氣,秋分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六個節氣,當秋分到來時,意味著正式進入秋季。專家提醒,隨著秋分節氣到來,冷空氣開始日漸活躍,空氣也逐漸干燥,大家要隨著季節的變化,適當調整養生方法。 【詳細】
癌癥真相:免疫力≠抗癌力!免疫失調才是元兇 社會上關于癌癥最大誤區可能認為它是免疫力低下之故,提高免疫力就可防范癌癥,故推銷保健品、食品給癌癥患者時,只要沾上“提高免疫力”的邊,就大行其道。因為人們總覺得:免疫力不是越高越好嗎?其實,免疫力不等于抗癌力。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