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達醫學常識,知曉家庭護理,讓老百姓獲得健康生活、預防康復所需的知識與能力,做自我健康的管理者是“達醫曉護”專題建立的初衷。最新圖文將為您呈現各類醫學小知識;醫學視頻將用生動的方式為您科普;蝦米媽咪將指導您成為完美父母;在急急如令,您能了解到形形色色的疾病和正確的質量方法;行為決定健康,帶您度過健康的一生。
骨質疏松是如今最困擾中老年朋友的問題之一,臨床工作中遇到很多患骨質疏松患者,他們對這個病十分迷茫,今天就來向大家科普一下骨質疏松的預防與治療。
在“120”急救中心工作已經數年,經常看見報紙和網絡媒體宣傳如何正確撥打“120”,如此鋪天蓋地地宣傳,能正確撥打的人卻還是寥寥無幾。
“既來之,則安之”,要尊重規律,尊重客觀現實,認真對待疾病。積極主動,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正規治療,同時對治病要有警惕心、有耐心、有信心、有愛心。
很多喜歡戶外運動的朋友都會在自己的急救包里放入碘伏棉棒、無菌敷料、繃帶、三角巾等應急裝備。今天為大家分享入門級戶外急救“潮技能”——三角巾及繃帶包扎技術。
每年10月3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萬圣節前夕(英語:Halloween,為“All Hallows' Eve”的縮寫),當晚小孩會穿上萬圣節服裝,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等。
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如果晚上睡不好,次日白天不僅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還會異常煩躁,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對什么都沒興趣。那么,睡眠到底有多重要?怎么才能擁有一個良好睡眠?
輸液長期的過度使用,特別是抗生素的濫用,如今已引發了細菌耐藥性增強等一系列問題。我們希望借助“大醫小護”的平臺,通過詼諧的表演形式,將“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合理用藥原則讓患者更為接受。
曾經有過這樣的報道,媽媽給新生寶寶戴上小手套,幾天沒有摘下,因線頭纏住手指阻斷血液循環,造成手指壞死截肢。之前,我們還遇到寶寶的外生殖器、腳趾等被線頭、頭發、皮筋纏繞......
患有慢性腎病者,應有“平常之心”。部分在門診就醫的病人,其心態有漠視的、憂慮的、焦急的、害怕的。漠視的是看病隨訪,吃藥斷斷續續;憂慮的是吃藥怕副作用,不吃藥怕腎功能衰竭;焦急的是病急亂投醫,勞命傷財;害怕的是小病大治,或辭崗久養。 “平常心”是個普世哲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6-10-25 15:17
靜脈輸液因起效迅速,被很多患者認為是“最厲害”的治療方法。但輸液長期的過度使用,特別是抗生素的濫用,如今已引發了細菌耐藥性增強等一系列問題。我們希望借助“大醫小護”的平臺,通過詼諧的表演形式,將“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合理用藥原則讓患者更為接受。科普宣教共設置了四個就醫場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6-08-19 08:13
每年10月3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萬圣節前夕(英語:Halloween,為“All Hallows' Eve”的縮寫),當晚小孩會穿上萬圣節服裝,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等。在古代,萬圣節通常與靈異的事物聯系起來,認為萬圣節有女巫和鬼魂。如今在整個歐洲,人們都把萬圣夜看作盡情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6-10-27 09:00
2017年2月14日,我國政府首次以國務院的名義發布了一份名為《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的文件。這是一份在今后若干年內,指導大家如何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其目的在于降低國家和民眾的疾病負擔,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壽命,努力做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眾的健…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7-04-12 14:46
人民網北京4月11日電 今天下午,由人民網主辦、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協辦的人民網與全媒體醫學科普品牌“達醫曉護”合作簽約儀式在京舉行。 “達醫曉護”簽約儀式現場(郗若楠/人民網) 人民網副總裁宋麗云、人民網科普部主任張慧、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江世亮、上海市第…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7-04-11 19:18
古時候,痛風這種疾病多見于生活優渥、豐衣足食的王侯將相,故而又被稱為“王的疾病”。亞歷山大、拿破侖、忽必烈、牛頓等歷史名人都是痛風患者,也有人認為《三國演義》中的關羽也是痛風患者,因為書中寫到,關羽夜間睡夢中會突發足痛,而這正是急性痛風發作時的典型癥狀,很多痛風患者對這種夜里突如…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7-04-11 13:15
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養寵物貓狗;隨著寵物增多,貓狗傷人的事件也時有發生,但大多數被貓狗咬傷的患者往往不知道該如何科學處理傷口。所以,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正確處理被貓狗咬傷的傷口。 被貓狗咬傷怎么辦?(高黎明/人民網) 一旦被貓狗咬傷,千萬不要隨意處置傷口。…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7-04-10 13:25
肢體因災難或意外傷害導致離斷,此時,傷者都期望可以將斷肢(指、趾)成功地移植在受傷的肢體上,使肢體恢復原有的功能。所以,現場正確的急救措施和使用正確的斷肢(指、趾)處理方法對成功再植斷肢(指、趾)來說意義重大。 1963年,我國陳中偉、錢允慶等人首次成功地為一位患者進行了前臂…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7-04-06 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