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痛風這種疾病多見于生活優渥、豐衣足食的王侯將相,故而又被稱為“王的疾病”。亞歷山大、拿破侖、忽必烈、牛頓等歷史名人都是痛風患者,也有人認為《三國演義》中的關羽也是痛風患者,因為書中寫到,關羽夜間睡夢中會突發足痛,而這正是急性痛風發作時的典型癥狀,很多痛風患者對這種夜里突如其來的劇痛肯定深有體會。那么,為什么痛風容易在夜間發作?又應該如何應對痛風呢?
補充水分可防治痛風。(高黎明/人民網)
1、血尿酸濃度過高
由于血尿酸濃度過高,在關節腔形成細小的尿酸鹽沉淀,激活機體自身免疫系統,引發急性關節疼痛,使痛風發作。呼吸、排汗、排尿等方式讓人體在夜間損失水分,且又不能像白天一樣隨時飲水,造成機體處于相對脫水的狀態,這時血液濃縮,血尿酸濃度升高,結晶沉淀增多,就會誘發痛風。
應對之策:補充水分對防止痛風發作來說十分重要,一般可以喝一杯水(300~500毫升)之后再入睡;另外,在夏天容易出汗或冬天室內有暖氣的情況下,還要適度增加飲水量,確保全天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由于睡前大量飲水容易增加起夜次數,影響睡眠,故痛風患者應結合自身情況在二者之間取得平衡,飲水仍以白天為主,睡前不宜過多飲水,且飲水時間離睡眠時間不宜過近;對于痛風患者而言,還應避免臥室過于干燥,可在床邊放置水杯,以便隨時飲用。
2、激素分泌較少
人體內的糖皮質激素可以抑制炎癥,能夠有效防止痛風發作,緩解痛風發作時癥狀。但糖皮質激素的分泌具有明顯的晝夜節律性,即午夜0~2點最低,3~5點開始上升,早晨6~8點則達到高峰,以后便逐漸下降。午夜時分由于激素分泌減少,痛風便有了可趁之機。
應對之策:雖然無法更改體內激素分泌的晝夜節律,但可以通過補充外源性激素來防止痛風發作,緩解痛風癥狀。需要注意的是,此類藥物在臨床應用上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潛在風險,因此不建議患者擅自使用。患者必須具備激素治療的適應癥且在醫生指導下才能使用。
3、體溫相對較低
人體進入睡眠狀態后,新陳代謝速度就會變緩,體溫則會相對降低,血液中尿酸鹽的飽和度也會降低,容易生成結晶沉淀,引發痛風。
應對之策:夜間睡覺時須注意保暖,尤其是四肢遠端;夏季切忌貪涼,空調溫度也不宜過低,吹空調時,雙足也應蓋上薄被。
4、血氧濃度降低
痛風患者中不乏一些肥胖者,這些人在睡眠中會時常打鼾。打鼾會使人反復出現呼吸暫停的情況,嚴重時則會降低機體血氧濃度,而機體為了應對缺氧的情況,就會增加核苷代謝,產生大量的內源性嘌呤,嘌呤代謝的終產物正是引發痛風的尿酸。
應對之策:超重、肥胖患者應積極減肥;“打鼾”現象較為嚴重的痛風患者,應采取措施盡快對睡眠呼吸暫停進行矯正;選擇側臥位或半俯臥位入睡,抬高床頭或枕頭,保持鼻腔通暢;有些患者可選擇佩戴矯治器、進行手術或其他治療,從而改善呼吸對血樣濃度造成的影響。
總之,要想防止夜間痛風發作,除了長期堅持低嘌呤飲食、適度運動、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合理使用降血尿酸藥物等措施外,也可以圍繞痛風夜間發作的四個原因,有的放矢地進行有效干預。
作者: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藥劑科藥師彭良
“達醫曉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