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當患者需要進行某些外科手術治療時,醫生通常會在術前為病人通過呼吸吸入或靜脈注射等方法注入麻醉藥品。麻醉藥品極大程度地緩解了患者的生理病痛,它的發明可謂是人類醫學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但與此同時,麻醉藥在術后所帶給患者的一系列不適反應,如頭痛、咽喉痛、肌肉疼痛、思維混亂和疲倦感等,也讓不少人對其是否會傷害大腦心存疑慮。
麻醉是什么?
據《北京晚報》報道,麻醉一詞原意是指感覺或知覺的喪失,其后則指可使病人在接受手術或有創操作時處于感覺不到疼痛和不適的狀態。麻醉之所以可以消除疼痛,其原理在于麻醉藥物會作用于神經系統,抑制了大腦皮層對傳入刺激作出的反應,或者是暫時“麻痹”大腦,從而使人的全身都感覺不到疼痛。
麻醉師是一個被稱為“守護神”的職業。(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
既然麻醉作用于神經,那么麻醉藥品的使用到底會不會損傷神經和大腦呢?
術后認知功能障礙
長期以來,手術麻醉對大腦的影響一直是人們十分關心的問題。作為術后常見障礙的術后認知功能障礙也被認為是可能受麻醉藥物使用的影響而產生的反應。據新華網報道,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對于老年患者而言,大腦功能對各種應激(疼痛、低溫、緊張、缺血等)的調節能力差,對麻醉藥物更為敏感,故更容易出現術后認知功能障礙。但目前尚未有證據證明麻醉藥品的使用會對人的大腦和神經造成致命傷害。
麻醉藥需合理使用。(圖片來源: 中國新聞網)
合理使用,利大于弊
廈門市兒童醫院麻醉科的主任醫師倪錦在接受《廈門日報》的采訪時表示,麻醉藥若能夠合理使用,其利遠大于弊。麻醉過程所帶給腦部的功能性影響是暫時的、可逆的、可恢復的。一些病人在術后會出現記憶力下降,思維混亂等癥狀,可能與麻醉中使用鎮靜催眠藥物、靜脈麻醉藥物、麻醉性氣體有關。一旦這些藥物被人體代謝,大腦功能即可恢復正常。
中日醫院手術麻醉科的張亞軍醫生在接受《生命時報》的采訪時表示,現代麻醉所采用的全身麻醉藥均為對人體影響極小、代謝時間很快的藥物,術后可經人體代謝完全排出。實踐證明,在專業人士的正確使用下,麻醉藥不會對腦部產生任何危害。而麻醉后,病人可能會產生的各種不適癥狀,多數都會在數小時至一兩天后完全消失。(周璟瑜)
本文由天津市寶坻區人民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醫師高順利進行科學把關。
世界各國心理學研究總結:聰明人有七個表現 聰明人不僅體現在智商高和反應速度快等方面,不少科學的研究、調查發現,高智商的人還有以下一些特點。 【詳細】
一條熱毛巾能頂半個老中醫 用熱毛巾熱敷,我們在生活中偶爾都會用到。最常見的方法是用熱毛巾熱敷雙眼,可以消去眼睛浮腫等問題。但你知道嗎?一條小小的熱毛巾,不僅可以幫你緩解疲勞,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治病功效。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