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龍·切哈諾沃
克雷格·梅洛
馬丁·沙爾菲
在第三屆中醫科學大會上,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龍·切哈諾沃談起中醫時說:“中醫已經成為一門科學。”這與同時參會的200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克雷格·梅洛、200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馬丁·沙爾菲的觀點不謀而合。3位諾獎得主一致認為,中醫的精準醫學內涵正在日益豐富,中醫的現代化與科學化是發展趨勢。
阿龍·切哈諾沃:中西醫結合促精準治療
中醫也好,西醫也罷,在面對任何一種疾病時,是有“黃金準則”的,也就是說只適用于治愈一部分的病人。另外,對于一些新的疾病,我們都還不了解,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尋求中西醫的融合,運用多面的醫學知識去探索未知的領域,了解某些病不同的起因、成因,這樣才能更好地因病施治、對癥下藥。中西醫結合可促進疾病精準治療。
克雷格·梅洛:學習中醫研究自然的方法
葛洪是中國的中醫大師,他實際上是一個科學家,他在當時那個年代處在科技的前沿,如果是處在現在這個時代,他可能會用很多基因的技術來做更多的科學研究。中醫的發展不僅在于未來的成就,也在于學習中醫研究自然的方法。以歷史的角度來看,中醫研究自然的方法幫助中醫發現了很多偉大的事物,取得很多的成就。
馬丁·沙爾菲:傳統中醫是千年智慧結晶
大自然蘊藏著非常多的奧秘與答案,所有的生命體都值得研究。同時,人類的疾病需要我們孜孜不倦地進行研究和學習。如此看來,應用型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但是,所有的應用型科學研究都要有基本科學的支撐,傳統中醫藥就蘊含著十分多的基本科學信息,這是中國幾千年智慧的結晶。
(南方日報記者 黃珊 見習記者 廖鈺嫻 統籌 黃沁 王彪)
世界最長壽女性去世:經歷三個世紀 生育六個子女 9月3日上午8點過,四川最長壽老人付素清在家中去世。13天前,她剛過了119歲生日。4日一早,家人將其安葬在她生活了40多年的山上。“她一向不愛熱鬧,也不喜歡我們浪費,她應該也希望這樣安靜地離開。”曾孫女冷婷說。 【詳細】
如何度過“多事之秋” ?秋季宜“收”養和之道 處暑節氣已過,白露即至。最近廣東早晚的天氣已經有了絲絲涼意,空氣也變得干燥一些,這預示著秋天的腳步近了。秋季,從立秋開始,歷經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氣溫會逐漸轉涼,晝夜溫差變大,天氣干燥,這些變化易引起皮膚及皮下組織的血管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壓升高及波動,血液粘稠度相對增高,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稱。那么,秋季養生,你該如何做?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