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網絡訂餐行業頗不太平,互聯網訂餐平臺出現的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讓人觸目驚心。收到精良外賣的每一位食客都滿心歡喜,他們不敢想象——即將享用的蔬菜其實是在廁所洗手池洗出來的,噴香飽滿的米飯是用生銹剪刀拌出來的,那塊色澤誘人的肉不久前還散發陣陣怪味……
“互聯網+”的確是把雙刃劍。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北京市食品藥品法治研究會會長劉俊海指出,互聯網訂餐平臺為人們提供便利了,也為那“黑作坊”提供了庇護所。那么,該如何避免互聯網為不良商家提供新的庇護?又如何保證“互聯網+”食品安全?
互聯網不應當成為法外之地
媒體先后曝光多家訂餐平臺送餐商戶,長期干著“線上高大上,線下黑作坊”的勾當。人們驚訝了,原來3·15所曝光的黑心作坊從未消停,反而越來越囂張。
網絡食品安全問題凸顯,相關區食藥監局對百度外賣、美團等網絡訂餐平臺的立案調查已不止一次,然而,線上線下餐廳地址不符、無證無照、衛生狀況不達標等外賣亂象依舊存在。
那么,是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嗎?
實際上,我國早對網絡食品交易特別是網絡訂餐等出臺制定了不少法律法規。《食品安全法》中明確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明確其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依法應當取得許可證的,還應當審查其許可證。
作為參與改版《食品安全法》修訂的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表示,“互聯網不應當成為法外之地而要成為陽光之地,網絡第三方平臺不能脫離互聯網監管、法制的規范。”
將于今年10月1日實施的《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進一步明確第三方平臺和網絡食品經營者的責任:入網的食品生產經營者需在主頁面顯著位置,公示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證;第三方平臺對消費者的權益受損,須承擔連帶責任。
商家“野蠻生長”是亂象根源
外賣平臺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并非個案,百度、美團也并非首次被曝光。可以說,之前頒布的相關法規都沒有止住網絡食品交易中的違規現象。
“互聯網+”帶來了創新和發展,也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某些失信企業的“野蠻生長”。劉俊海坦言,脫離誠信的創新必然導致欺詐乃至詐騙。
究其原因,劉俊海認為是很多企業對法律沒有敬畏之心,互聯網訂餐平臺的推出又為一些黑心商家提供了庇護所。這些平臺入駐商家都在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盲目擴大市場份額。
另外,百度、美團外賣等第三方網絡訂餐平臺所屬的互聯網企業也難辭其咎。劉俊海表示,平臺作為自律監管機構,也作為電子訂餐商業生物鏈中最高端的環節,應當對整個電子訂餐的供應鏈、銷售鏈負有自律管理的責任。“所遴選的入駐電商出現了證照不全、衛生不達標問題,顯然是平臺站錯了隊伍,沒有為消費者站好崗、放好哨、把好關。”
利用互聯網鑄造監管合力
網絡訂餐等新興食品業態的興起,給消費者帶來了便利,同時存在第三方網絡平臺把關不力、無證照商家入網經營、衛生環境難保證等監管空白。
劉俊海指出,各種網絡平臺、電商魚目混珠,有的甚至無法找到線下位置,食藥部門監管難度很大。在這方面,行政監管存在漏洞和盲區。
不過,互聯網提高了食品監管難度,但反過來也可為監管提供助力。劉俊海指出,互聯網具有“留痕”功能,方便監管部門在發生問題后通過平臺找準源頭。“不過目前行政監管還沒有利用好“互聯網+”新技術,另外他們也沒有從認識上意識到監管的重要性。”
劉俊海表示,“利用互聯網進行必要的信息整合,盡快修復市場中公平的交易秩序和公正的競爭秩序,可減少網絡訂餐亂象。”
另外,監管部門對失信企業必須進行處罰和信用制裁,絕不縱容。
劉俊海表示,“目前對于網絡訂餐等新興食品業態的監管還處于各自摸索之中,缺乏全國統一的監管模式和標準,僅靠一次次突擊執法行動和各自探索,難以根治涌現的新問題,食藥、工商部門和其他監管機構要鑄造監管合力,消除監管盲區。”(陽葉萍)
這種身材招人喜歡且更長壽 在不斷追求骨感美的當下,“胖”似乎成了一個不太受人待見的字眼。但“微胖才是最好的身材”成為熱門話題。英國一家公司對500名成年男性進行的調查發現,87%的男人更喜歡曲線優美、豐滿圓潤的女性。 【詳細】
這些病容易掛錯號 教你小妙招看病不延誤 去醫院掛號,看著醫院門診大廳巨大的電子顯示牌上不斷滾動的科室和專家出診時間——暈!到底該掛哪一科?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