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氟喹諾酮類藥物全身用藥時致殘性和潛在的永久性嚴重不良反應可同時發生,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繼5月發出警告,限制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用于鼻竇炎、支氣管炎和非復雜性泌尿道感染患者后,近日還更新了藥品標簽中用藥指南等其他內容。
新增黑框警告
據了解,此次FDA更新了氟喹諾酮類藥品標簽中的黑框警告。原有的黑框警告為“氟喹諾酮類藥物可能引起肌腱炎、肌腱斷裂和重癥肌無力病情惡化的警告標簽。”現在新增黑框警告:“氟喹諾酮類藥物可能致殘及并發多種永久性嚴重不良反應。”
增加了新的警告:氟喹諾酮類藥物全身用藥時致殘性和潛在的永久性嚴重不良反應可同時發生,這些不良反應包括肌腱炎、肌腱斷裂、中樞神經系統相關反應、重癥肌無力惡化等。這些不良反應可發生在用藥后幾小時內至幾周內,且幾種不良反應可能會同時發生。
增加了新的限制使用說明:急性細菌性鼻竇炎(ABS)、慢性支氣管炎的急性細菌感染性惡化(ABECB)、單純性尿路感染患者使用氟喹諾酮類抗菌藥品治療引發相關嚴重不良反應的風險通常大于效益,因此針對上述疾病,氟喹諾酮類藥品應該僅用于那些沒有其他方案可供選擇的患者。
警惕全身性嚴重不良反應
說起氟喹諾酮類藥品,很多人覺得離自己很遠,但要說起莫西沙星、環丙沙星、環丙沙星緩釋劑、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很多人都不陌生,其實這類藥物都是氟喹諾酮類藥物。
國家衛計委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專家孫忠實指出,關于氟喹諾酮類藥品的嚴重不良反應,此前大家討論較多的有3種。一種是軟骨損傷,因此現在所有該類藥物說明書中都有這樣的表述:禁止在兒童或幼兒中應用,其目的就是要盡可能避免對這類人群軟骨發育的影響。另一種是導致跟腱病,以60歲以上人群居多,若聯用皮質激素,重者會出現跟腱斷裂。其中,左氧氟沙星導致該病的發生率最高,其他氟喹諾酮類藥物需要使用10年以上才會出現。第三種是導致心律失常。
此次,FDA指出,氟喹諾酮類藥物全身性使用的嚴重不良反應包括肌肉,骨骼及外周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肌腱炎,焦慮,重癥肌無力的惡化,肌腱斷裂,抑郁、皮疹、麻木、刺痛、手臂及腿部刺痛感“針樣刺痛”,幻覺,曬傷(光毒性),嚴重腹瀉,關節痛等。
孫忠實建議,如果患者服用氟喹諾酮類藥物出現任何嚴重不良反應及相關癥狀,應及時告訴醫務人員。醫務人員應立即對患者停藥,并選擇非氟喹諾酮類抗菌藥進行后續治療。(記者 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