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民王先生今年40歲出頭,一周前,他差點因為中風丟了性命。
7月13日清晨5點多,王先生一覺醒來,突然發現自己左邊的手腳都動不了了。家人連忙將他送進了浙江省人民醫院。醫院一查,是中風,還是最危險的“覺醒卒中”。不少人就是因此在夢中離開了人世。
昨天早上,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病房里,科主任耿昱看著病床上的王先生,不禁感嘆:“你真是命大啊,我們參與搶救的醫生都替你捏了把汗。”
為啥會得這種病?耿昱說,這與平時的生活習慣有關,在發病前幾日,王先生天天熬夜玩手機,常常凌晨之后才入睡。
7月13日凌晨5點多,王先生一覺醒來,發現左側的手腳完全不能動,就連話也講不清楚了。家人見狀,趕緊將他送到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卒中中心醫生經過快速檢測發現,王先生右側大腦動脈已完全阻塞,也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中風”。
參與搶救的醫生告訴錢報記者,王先生這種在睡眠中發病的中風類型稱為“覺醒卒中”。“這是十分危險的一種中風類型,有的人在這種情況發生后,在夢中就直接離開了人世。”
王先生人是醒過來了,并被及時送到了醫院,可是,風險并沒有消失。
對于醫生來說,由于無法精準確認發病時間,一般只能根據患者入睡時間來估計,而此時王先生從入睡到送到醫院時間已經超過5個小時,不適合使用靜滴溶栓藥物。但若不能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將血栓取出,開通阻塞的血管,挽救即將壞死的腦組織,后果可想而知。
浙江省人民醫院的專家們立即采用動脈介入取栓手術,半個多小時后,將取栓支架沿各級動脈進入患者腦部血管堵塞處,抓住一條“蟲”——把一條近兩厘米長的血栓拖出。
手術后復查了腦血管造影,王先生的腦供血迅速得到恢復,左側手腳也都能活動了。
王先生才40歲出頭,怎么就得中風了呢?耿昱分析這與王先生的個人體質、日常生活方式關系密切。
醫生們從王先生及家人處了解到,王先生“夜生活”很豐富,幾乎每天都熬夜玩手機至次日凌晨,樂此不疲,發病前幾天他也是在熬夜玩手機。王先生還是個“煙酒生”,每天抽煙2-3包,酒量很大,再加上他平時不太重視體檢,去醫院后才發現血壓很高。除此以外,外界的因素,比如氣溫高天氣濕熱等,也有可能造成中風。這么多種因素疊加在一起,險情就出現了。
急性缺血性卒中,俗稱腦梗死、中風,是卒中最常見的類型,占所有卒中的80%。耿昱說,最近腦中風的發病小高潮來臨,這與高溫天有關,因為高溫容易誘發腦中風。
夏季中風主要表現為“缺血性腦中風”:夏天為了散熱,皮膚血管就會擴張,皮下血液循環所需的血液量隨之增加,會比天氣涼快時高出3至4倍。另外,夏天大量出汗,體液消耗嚴重,如未及時補水或補水不足,血液會濃縮。一增一縮,導致血容量降低,血流變慢,加上熬夜玩手機等因素,就容易形成血栓。
耿昱說,腦卒中(中風)急救最關鍵就是“快”。其治療關鍵在于要盡早開通阻塞血管。理論上,發病3小時內是溶栓的黃金時間,受損的神經元可以完全恢復。其次,及時發現患者發病征兆也很重要。(記者 金潔珺 通訊員 宋黎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