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17日電 (記者趙敬菡)5月20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了首批藥品價格談判結果,所涉及的三種藥品與之前公立醫院采購價格相比降幅分別為67%、54%和55%,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價格基本趨同。首批談判的結果引起巨大反響,藥品降價能帶來什么?企業是什么態度?談判的意義何在?日前,人民網邀請了首批國家藥品談判的專家之一,我國著名的傳染病學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肝病中心主任、傳染病研究所所長成軍教授做客,對此次藥價談判結果做出解讀。
傳染病學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肝病中心主任、傳染病研究所所長成軍教授
人民網:國家藥價談判是怎么回事?
成軍:第一批國家藥品價格談判是選擇了三種病、五種藥進行價格談判。首先,這些藥都是專利藥,而且現行價格比較高,醫保政策銜接尚未完全明確,而且老百姓確確實實是需要這樣的藥物,在治療指南上來說,也是推薦的一線藥物。也就是說,這些疾病類型很重要,這些藥物也非常重要,和醫保政策未完全對接,這樣,我們推動藥品價格的下降,還有與醫保政策的對接,讓患者能夠用得上。
其中有一種藥就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一線藥物之一,叫替諾福韋酯,它是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產的,商品名叫韋瑞德,其價格降低幅度最大,達到了67%。
國家藥品價格談判是通過國務院部際聯席會議確定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制。實際上,這樣的談判機制在國外早就進行過,比如美國各大商業的醫療保險公司,這些商業醫療保險公司有非常強的藥品價格談判的掌控權,他們對保險人群、醫院的談判能力是很強的。在我們國家目前主要還是公立醫院,公立醫院歸屬于國家,國家利用公立醫院的國家藥品價格談判也是合理的,也是國際上的慣例。
這次價格談判為今后藥物的價格談判也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價格談判及試點完成以后,國家有關部門也在商定下一輪該怎么辦,選定一些品種,選定一些藥廠,來擴大國家藥品價格談判試點的成果。
人民網:藥品降價對患者有何影響?
成軍:我們目前所使用的很多藥物都是受專利保護的國外藥廠生產的,價格偏高,患者的負擔也非常重,嚴重影響了藥物的可及性。
國家藥品價格談判實現乙型肝炎抗病毒藥物價格的降低,在我們國家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國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群體非常大。全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表明,目前我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攜帶率是7.18%,我們有十幾億人口,據估算有9800萬人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者。在9800萬攜帶病毒的人群里面有2800萬人為活動性肝病患者,也就是說這些人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
目前無論是WHO、美國、歐洲、亞太還有中國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都推薦恩替卡韋和替諾福韋酯作為一線藥物進行抗病毒治療。所以,替諾福韋酯在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如果我們國家能夠充分利用國家藥品價格談判機制,實現藥品降價,我相信能夠極大地提高藥物的可及性,能夠使更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上國際指南推薦的一線藥物,這對我們國家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進而減少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會發揮非常重要的影響。
藥品價格談判,讓藥品價格下來了以后,藥物可及性提高,使更多人得到更合適的治療。此外,我個人認為,國家藥品價格談判品種進入醫保以后,會降低醫保支付的壓力。因為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作為兩種一線推薦的治療藥物之一,替諾福韋酯的價格比恩替卡韋要低,這樣醫保支付的壓力會相對減少。無論是國家層面、醫保支付壓力,還有民眾的需求,都得到了很好的兼顧。
人民網:藥企為什么積極響應降價?
成軍:此次國家藥品價格談判受到各個制藥廠家的熱烈歡迎,他們積極性都非常高,配合得都非常好。因為藥廠生產藥是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夠用上合適的藥,治療疾病。其實國家、藥廠和老百姓的利益都是一致的。
關于降價后會不會影響到藥廠的利益,我想應該不會。專家經常說的藥物治療只是醫學科學的層面,至于盈利方面,是經濟層面。我國乙肝群體非常大,我們只是治療了很少的一部分。原因很復雜,除了科學的原因,更多的是社會的原因。藥品價格和經濟支付壓力對藥品的可及性肯定有影響。這次國家藥品價格談判使慢性乙性肝炎抗病毒治療的一線藥物替諾福韋酯大幅度下降,而且進入醫保(在此之前并沒有進入醫保),患者負擔就會顯著下降,這樣就會擴大適用的人群。我相信,這么多的乙型肝炎患者,這么巨大的市場,以價換量,整個企業的利潤,我相信還是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證。
關于專利方面,專利權和老百姓的可及性是兼顧的,一方面給它一段時間的專利保護、知識產權的保護,讓企業能夠獨家享有它的專利權,能夠在市場上獲得一定的利益。但是這也不能無限的,專利還應有一個有限期。專利權過期以后會有更多的藥廠進行仿制,這樣會分攤市場,從而提高患者用藥的可及性。當然,藥廠還會研發更新換代的藥品。
有人擔心出現“降價死”“一藥難求”,我認為應該不會,在藥品價格談判期間,我們和葛蘭素史克公司也做了很多交流,他們除了進口一些藥物以外,他們還會實現藥品生產的本地化,這樣藥品的供應就沒有問題。
人民網:患者何時能享受到降價福利?
成軍:這是兩個層面的問題。國家通過國務院的部際聯席會議,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主導來進行藥價談判,這個國家層面的談判已經完成。下面就是與醫保政策的對接。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國的醫保有多種類型,統籌層次也不一致。比方說新農合、城鎮居民、城鎮職工和大病保險等等,還有省級統籌和國家在推的“三保合一”國家統籌。所以,目前很難從國家層面統一規定,藥品降格談判的這些藥物要進入哪一種保險,其實每個省不一樣。有些省可能首先會進入新農合,有的可能會先進入大病保險,這樣把機會讓給各個省里面的醫療保險去選擇。
值得欣喜的是,我們最近從新聞媒體也可以看到,像海南等很多省市對國家藥品價格談判的結果,積極去推動落實,去跟現行醫保政策去對接,現在進展非常快。
文件中也明確提出,在6月底實現國家藥品價格談判藥物的掛網,具體時間要看各個省層面,應該有一個時間段,但不會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