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又要走了。王沐心里難受,淚水在眼睛里打轉,但還是強忍著,幫兩位老人收拾行李。
因為看病不能在當地報銷,老兩口經常是在女兒身邊住不了多久,就得再回老家。王沐已經記不清,這是她第幾次送爸媽走。
“兒女在哪,父母在哪,父母在哪,家就在哪。但老人跟著孩子漂,一旦生病,就很麻煩。”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張萍也提出了這個擔憂。
這位來自西部地區的全國政協委員說,現在人口流動頻繁,一些孩子選擇留在外地工作,父母也就跟著過來生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漂老人”這樣的特殊群體。
“但很多老人得了大病,承擔不起醫療費,就需要回老家去報銷,這已經成為社情民意里一個很突出的矛盾。”張萍說。
不踏實的晚年
吳大爺就是這樣一位“漂老人”。
今年82歲的他,在新疆烏魯木齊生活了大半輩子。2009年時,在北京打拼多年的兒子添置了新房,便把老人接了過來。
兒子在身邊,冬天也不像烏魯木齊那么冷,這讓吳大爺很快就喜歡上了在北京的生活。但和原來不同的是,因為醫保還在原單位,吳大爺每年看病報銷,比過去多了一道程序——跑郵局。
“原來在烏魯木齊看病配藥,能報銷的錢就直接扣掉了。但現在,需要自己先墊上,再把發票寄回去報銷。”吳大爺說。
因為有冠心病,幾乎每個月,吳大爺都要去醫院開一次藥。來北京后,他就有了門新“功課”:每次開藥后,要把收費票據一一理好,攢夠一年寄給單位。
為了不寄丟,他還特地選了寄掛號信。這么多年下來,吳大爺也慢慢養成了習慣。
不過,比起吳大爺,王沐的父母就麻煩多了。
2007年畢業后,王沐沒有回重慶老家,而是選擇留在江蘇南通工作。之后的幾年,王沐成了家,便徹底在南通定居下來。
但8年來,遠在重慶的父母一直牽扯著她的心。王沐多次向父母提出,想讓他們來南通定居,但每次兩位老人都是匆匆趕來,住不了多久,又匆匆回去。
攔在王沐父母面前的,就是異地就醫報銷難的問題。
王沐的爸爸患有嚴重的糖尿病,每天要打3次胰島素,需要定期去醫院配藥。遇上突發并發癥,還得住院治療。王沐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兩位老人的退休工資加起來只有2000多塊,看病是最大的一筆開銷。
“現在醫保報銷比例差不多能達到70%,如果不能報銷,我們就更承擔不起這筆費用了。”王沐說。
所以,剛到南通工作,王沐就想到幫父母辦理異地就醫報銷手續,好讓父母安心跟著自己安享晚年。然而,了解過相關政策后,王沐的父母說啥也不讓王沐再提這件事了。
“當時工作人員說,一旦辦理了異地就醫報銷手續,就不能再享受原參保地的就醫報銷。”王沐告訴記者,父母有時還要回重慶生活一段時間。他們擔心,辦了手續后,如果在重慶發病了,又會影響在重慶的報銷。
為此,每次來南通,老兩口都是提心吊膽。動身前,王沐的爸爸都會跑到重慶的醫院先做一個徹底的檢查,如果檢查結果顯示身體狀況良好,他才肯去女兒那小住。
而來了南通,老兩口的心也是一直懸著的。去年2月,王沐滿心歡喜地接來爸媽,結果剛住了兩個月,王沐的爸爸就吵著要回去。
“這才住了多久啊?又回去?”王沐心里一驚。
“這幾天老覺著頭暈,可能會犯病,搞不好還要住院,提前回重慶心里踏實。”聽爸爸這么一說,王沐想留住父母的心一下子就涼了。盡管不舍得,王沐還是幫他們訂了直飛重慶的機票。
但千防萬防,還是免不了有意外發生。一次,王沐的父親在南通生病了,打了一周的點滴。看著醫療費單據上的數字越變越大,爸爸心疼,病情剛有點好轉,就急著要回重慶去。
“他是不想讓我多花錢,怕成為我的負擔……”孝順的王沐聲音哽咽了。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