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法生活,享受生命
現如今,發達國家開始講究“慢生活”,這也是一種“回歸”。今天很多生活在大中城市里的人,生活節奏太快,以致于國外近來經常有媒體呼吁:中國人為什么慢不下來?因此,要適度學會慢生活。所謂慢生活,就是適度放慢生活和工作的節奏。特別是那種拼命三郎的人,就應該這樣提醒他:生命沒有了,其他還有意義嗎?
2008年底,一個大學的辦公室主任來找我治療,她生的是晚期卵巢癌。她是復員軍人,原本身體非常好,也沒有什么壞習慣,就是有時候身不由己,陪同時常常要喝點酒,但是從來不醉。她丈夫是這個大學里的藝術系主任,在旁邊說:“我夫人每天一睜開眼,就要考慮一大堆事情,回家來還有做不完的事,天天風風火火的。”我就幫她分析,我說:“你這個辦公室主任,天天事務一大堆,壓力很重。這些事你只能做好,不能做壞。而且,許多情況下主動權又不在你手中,評價權也在他人手中。所以,你從事的就是典型的低回報率、低成就感、低控制率的工作!蔽医ㄗh她換一個工作,學會自我調節,學會慢生活。最后,學校安排她到圖書館工作。她自己也開始努力學會悠閑地生活,只上半天班,其他時間則做一些有趣的事。兩年多了,總體控制情況還不錯。不久前復診還悄悄告訴我,她剛剛去海外休假了,自我感覺好多了。
許多患者,我們追蹤他的生癌或復發歷程,可以發現他內心往往有一個死結,始終在起負面作用。其實你追求的、在意的很多東西,并不像你想像得那樣好,你也不是只為了這些才活著。
臨床觀察表明:有些癌癥患者,就是在反復遭受挫折以后,過于糾纏于過去某個人和某件事無法釋懷,久而久之才生癌的。其實,癌癥患者有很多情結是可以解開的,比如說某些挫折。人生總會有挫折,所以,對過去有死結的患者,可以幫助他分析原因,加以開解。
癌癥治療,方法有很多種,不只需要手術、藥物、放化療,還需要正確的觀念。比如在中國,很多腫瘤患者可能不是死于癌癥這個生物學危害因素,而是死于心理因素,死于對癌癥的恐懼,或者知道得癌后就以淚洗面、自怨自艾。我們說“哀莫大于心死”,這是千真萬確的。因此,中國的腫瘤患者50%是被嚇死的傳言絕非空穴來風,而是對殘忍事實的一種揭示,這個嚇死是多么冤枉的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