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達醫學常識,知曉家庭護理,讓老百姓獲得健康生活、預防康復所需的知識與能力,做自我健康的管理者是“達醫曉護”專題建立的初衷。最新圖文將為您呈現各類醫學小知識;醫學視頻將用生動的方式為您科普;蝦米媽咪將指導您成為完美父母;在急急如令,您能了解到形形色色的疾病和正確的質量方法;行為決定健康,帶您度過健康的一生。
骨質疏松是如今最困擾中老年朋友的問題之一,臨床工作中遇到很多患骨質疏松患者,他們對這個病十分迷茫,今天就來向大家科普一下骨質疏松的預防與治療。
在“120”急救中心工作已經數年,經?匆妶蠹埡途W絡媒體宣傳如何正確撥打“120”,如此鋪天蓋地地宣傳,能正確撥打的人卻還是寥寥無幾。
“既來之,則安之”,要尊重規律,尊重客觀現實,認真對待疾病。積極主動,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正規治療,同時對治病要有警惕心、有耐心、有信心、有愛心。
很多喜歡戶外運動的朋友都會在自己的急救包里放入碘伏棉棒、無菌敷料、繃帶、三角巾等應急裝備。今天為大家分享入門級戶外急救“潮技能”——三角巾及繃帶包扎技術。
每年10月3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萬圣節前夕(英語:Halloween,為“All Hallows' Eve”的縮寫),當晚小孩會穿上萬圣節服裝,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等。
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如果晚上睡不好,次日白天不僅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還會異常煩躁,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對什么都沒興趣。那么,睡眠到底有多重要?怎么才能擁有一個良好睡眠?
輸液長期的過度使用,特別是抗生素的濫用,如今已引發了細菌耐藥性增強等一系列問題。我們希望借助“大醫小護”的平臺,通過詼諧的表演形式,將“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合理用藥原則讓患者更為接受。
曾經有過這樣的報道,媽媽給新生寶寶戴上小手套,幾天沒有摘下,因線頭纏住手指阻斷血液循環,造成手指壞死截肢。之前,我們還遇到寶寶的外生殖器、腳趾等被線頭、頭發、皮筋纏繞......
患有慢性腎病者,應有“平常之心”。部分在門診就醫的病人,其心態有漠視的、憂慮的、焦急的、害怕的。漠視的是看病隨訪,吃藥斷斷續續;憂慮的是吃藥怕副作用,不吃藥怕腎功能衰竭;焦急的是病急亂投醫,勞命傷財;害怕的是小病大治,或辭崗久養。 “平常心”是個普世哲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6-10-25 15:17
靜脈輸液因起效迅速,被很多患者認為是“最厲害”的治療方法。但輸液長期的過度使用,特別是抗生素的濫用,如今已引發了細菌耐藥性增強等一系列問題。我們希望借助“大醫小護”的平臺,通過詼諧的表演形式,將“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合理用藥原則讓患者更為接受。科普宣教共設置了四個就醫場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6-08-19 08:13
每年10月3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萬圣節前夕(英語:Halloween,為“All Hallows' Eve”的縮寫),當晚小孩會穿上萬圣節服裝,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等。在古代,萬圣節通常與靈異的事物聯系起來,認為萬圣節有女巫和鬼魂。如今在整個歐洲,人們都把萬圣夜看作盡情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6-10-27 09:00
不良生活行為方式是很多疾病的罪魁 社會的進步及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疾病譜、死因譜隨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100多年前人類死亡的主要疾病是急性傳染病,如鼠疫、天花、霍亂、結核、肺炎等,而100年后的今天,疾病譜發生了明顯變化,目前由生活行為方式引發的疾病已占到…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6-10-08 11:12
無論是大美無言的西域,還是純粹絕美的稻城亞丁,想要完成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你的戶外急救包里是否有簡單實用的急救裝備呢?戶外急救達人的急救包里有這些: 碘伏棉棒:棉棒桿內含有碘伏消毒液,使用過程中,棉棒折痕處向上,按折痕折開棉棒,下端棉棒會被碘伏濕潤,用于傷口周圍皮膚、粘膜的消…
喜歡吃糖,愛好甜食是不少人的習慣,但吃糖有許多學問。 吃糖對人體的好處 糖是人體必需的一種營養。糖類物質是由碳、氫、氧元素構成,在化學式的表現上類似于“碳”與“水”的聚合,所以稱之為碳水化合物。糖是人體必需的一種營養,經過人體吸收之后馬上轉化為碳水化合物,供給人體能量。適…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6-09-30 10:23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性話題及性行為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一項針對高校生的摸底調查研究顯示: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60.5%接受性解放、性自由,67.1%接受婚前性行為,近七成大學生接受未婚同居行為,而由此帶來的性成熟期提前,婚育年齡推后,婚前性行為增加,意外懷孕增多,不安全流產增多…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6-09-29 15:22
(圖片來源:新華網) 隨著日常壓力的增加,因為抑郁癥患者已經越來越多。其實,如果有朋友或家人得了抑郁癥,這并不奇怪。可是令人困擾的是,當你試圖走近他們,想給予他們幫助時,卻發現似乎很難,即使他們是你的父母、愛人、孩子或者是最好的朋友。不知何時開始,你對他們似乎不再熟悉,他們的…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 2016-09-28 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