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10月25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與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國家衛計委針對此《意見》的解讀中指出,將通過服務的整合,為婦女兒童提供系統、規范的優生優育全程服務,打造“一條龍”服務鏈。
今年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后,累積生育需求集中釋放,高齡、高危孕產婦比例增高,婦幼健康服務的數量、質量和服務資源都面臨新挑戰。
今年年初,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向孕產婦免費提供生育全過程的基本醫療保健服務。對此,國家衛計委解讀,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是指圍繞生育過程開展的基本醫療保健服務,涵蓋婚前、孕前、孕產、產后、兒童等5個時期,主要包括婚前保健、孕前保健、早孕建冊、產前檢查、產前篩查與診斷、住院分娩、產后訪視、預防疾病母嬰傳播、新生兒疾病篩查、兒童健康管理、兒童營養改善、預防接種、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13項服務。
縣醫院產科:將新增產科床位8.9萬張
為針對性解決三級醫療機構產科“一床難求”的問題,《意見》強調各地要調整存量、做優增量、補齊短板、提升能力,爭取達到每千分娩量產科床位數17張。
針對生育服務需求大的重點地區,可探索分級建檔制度,合理分流,引導孕婦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合理選擇建檔機構;設立孕婦建檔服務中心,協調解決孕婦建檔問題,讓每位孕婦都能得到及時、安全、有效的孕產期保健服務。加強省、地市、縣三級婦幼保健機構建設,在縣級醫院建設項目中著力提高產科服務能力,新增產科床位8.9萬張,力爭在“十三五”前期解決婦幼健康服務資源總體不足和結構性短缺的供需矛盾。
此外,在政策解讀文件中指出,針對孕婦建檔難,積極推行“互聯網+婦幼健康”服務模式,主動公布助產機構名單,有條件的地區要動態公布產科床位預約情況,引導群眾有序就診。廣泛提供在線預約診療、候診提醒、繳費支付、診療報告查詢等便捷服務,切實改善群眾就診體驗。
孕產婦轉診:2018年底建成孕產婦和新生兒急救轉診網絡
二胎孕婦中高危高齡產婦較多,而保障母嬰安全是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的核心內容。因此,《意見》提出,省、地市、縣要依托產科兒科實力突出和綜合救治能力較強的醫療機構,加快孕產婦和新生兒危急重癥救治能力建設。完善服務設施,加強人員配備,健全運行機制,暢通危急重癥救治綠色通道,確保2018年底前建成分級負責、上下聯動、應對有序、運轉高效的孕產婦和新生兒危急重癥急救、會診、轉診網絡。
如何保障母嬰安全,除了完善急救轉診網絡,更重要的是預防。國家衛計委政策在解讀《意見》文件中強調,一是關口前移,加強生育前咨詢與服務。二是抓住關鍵,做好孕產婦系統管理。篩查危險因素,識別高危孕產婦,嚴格實行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密切監測、治療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三是守住底線,強化危急重癥轉運救治,確保有效銜接和綠色通道暢通。
健全婦幼服務體系:鼓勵辦高水平婦兒民營醫院
《意見》以提升婦女兒童健康水平為中心,提出要進一步完善婦幼健康服務模式,提高婦女兒童獲得感,那么,現有的婦幼保健機構還不夠。
解讀文件指出,健全婦幼健康服務體系應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婦幼保健機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及婦女兒童專科醫院為主體,大中型綜合醫院、相關科研教學機構為技術支撐,民營醫院為補充的婦幼健康服務體系。
推進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深度整合,省、地市、縣均設置1所政府舉辦、標準化的婦幼保健機構。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舉辦高水平、規模化的非營利性婦女兒童醫院,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需求。(記者 沙瓊)
栗子為健胃補腎的最佳補品 盤點板栗的各種吃法 栗子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譽,中醫認為它有補腎健脾、強身壯骨、益胃平肝等功效。時下正是吃栗子的時節,很多人把栗子買回家,一煮了之,一次吃不完就會變干,影響口感。其實栗子有很多種吃法,燉肉、熬粥、做面點,味道都很好,喜歡吃栗子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詳細】
癌癥真的會傳染嗎? 要小心“家庭癌” 或許你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在某些家庭中有一人患癌癥,其他家庭成員可能同樣患有這樣的癌癥,醫學上將其稱作為“家庭癌”。但“家庭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