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國家藥監局發文修改了茵梔黃注射液的說明書,要求增加“本品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的警示語,并第一次明確了“新生兒、嬰幼兒禁用”。
這一消息迅速在網絡上、家長群中炸開了鍋。茵梔黃是新生兒黃疸治療的常用藥,雖然一直存在各種爭議,但一直都穩坐治療新生兒黃疸藥物的頭把交椅,幾乎每個新生兒寶寶都使用過。如今被禁止使用,是什么原因?新生兒黃疸該怎么辦?
茵梔黃一直用于治療新生兒黃疸
大部分寶寶在出生后都會出現輕重不同的黃疸,主要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的黃疸。而茵梔黃是一種中藥合劑,是由茵陳、梔子、黃芩和金銀花提取物組成,經常被用于黃疸的退黃治療。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主任崔其亮介紹,由于胎兒在宮內低氧環境下,血液中的紅細胞生成過多,且這類紅細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壞,胎兒出生后,就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發生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的癥狀表現為肉眼可見的皮膚、鞏膜甚至是全身發黃。另一方面,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使膽紅素代謝受限制等原因,也會造成新生兒在一段時間出現黃疸現象。
崔其亮介紹,市面上的茵梔黃主要有注射液、口服藥、顆粒三種類型。藥監總局明確標明新生兒、嬰幼兒禁用茵梔黃注射液,但茵梔黃口服液、顆粒并未提及。
他表示,相對口服液或顆粒,注射到血液中的藥物一般要求比較高,惡心、嘔吐、腹瀉都是注射藥物后常見的不良反應,對人體的消化道功能有一定影響,稍有不慎還可能會引起過敏、休克等危險。
“由于注射液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和生產工藝等方面考慮,我們醫院對中藥注射液使用非常謹慎。”崔其亮說。
嚴重可引發過敏性休克等
其實,在國家食藥監總局發文之前,茵梔黃制劑應用于黃疸治療就一直存在爭議。
崔其亮表示,爭議主要是因為茵梔黃制劑中的一些成份對于特定的人群會產生不良反應,比如廣東地區高發的“蠶豆病”,患者體內缺乏“G6PD酶”,使用茵梔黃制劑后,會加重溶血,嚴重甚至導致死亡。
茵梔黃注射液不僅對蠶豆病人群存在高風險,對其他的人群來說,也有著許多不良反應。此次藥監局修改說明書就列出了整整8條茵梔黃注射液的不良反應,其中就包括嚴重的過敏反應乃至于過敏性休克等,以及多種全身性損害。
國家食藥監總局指出,茵梔黃注射液應在有搶救條件的醫療機構使用,使用者應接受過過敏性休克搶救培訓,用藥后出現過敏反應或其他嚴重不良反應須立即停藥并及時救治。
茵梔黃注射液被禁止用于新生兒黃疸,那如果家里寶寶有新生兒黃疸,應該怎么辦?崔其亮表示,新生兒黃疸一般情況下兩周后會自愈,但如果出現黃疸持續不退而且有加重的跡象,同時寶寶有哭鬧增多、嗜睡、吸吮反射減弱、發燒嘔吐等現象,要及時送醫,采用其他藥物治療或藍光照射治療。(記者/李秀婷 實習生/汪雅靜 通訊員/白恬)
指甲表面有豎線要當心肝 一輩子不得癌的10大秘訣 有些人發現自己的指甲上出現了棱線,殊不知這些棱線可能就是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 【詳細】
【心理診所】情緒波動不是病 負面情緒怎么破 面對高強度的工作生活壓力,焦慮、抑郁、憤怒等情緒也找上門。這些情緒偶爾出現是正常的嗎?到哪種程度算是心理疾病,需要就診?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講講,心病到底怎么醫。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