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診所】情緒波動不是病 負面情緒怎么破

編者按:在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人人希望擁有良好體魄的同時,也渴望擁有健康的精神。然而,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精神疾患已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危害之一。為此,人民網健康頻道特推出《心理診所》欄目,定期跟您聊聊熱點的心理話題,帶您走進健康精神園地。本期,我們來聚焦如何破解負面情緒。
面對高強度的工作生活壓力,焦慮、抑郁、憤怒等情緒也找上門。這些情緒偶爾出現是正常的嗎?到哪種程度算是心理疾病,需要就診?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講講,心病到底怎么醫。【詳細】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安定醫院副院長王剛指出,抑郁癥的發生,遺傳占近50%,屬于內因;剩下的是外界因素,包括壓力等。抑郁癥患者患病是內因和外因交互作用。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判斷自己對壓力的承受能力。王剛說,判斷壓力是不是太大了、是不是無法承受,其實很簡單:“你感覺不到快樂,你感覺到痛苦,這種壓力就是你不能承受的。”【詳細】
全球目前有3.5億人患有抑郁癥,我國抑郁癥患者約4000萬人,有研究報告顯示,公務員、警察、教師、醫生、企事業管理人員等都是抑郁癥的高危人群,這些人的共同特點就是:想的多、要的多,總希望現實生活更接近理想中的狀態。一旦想要的達不到,又承受不住心理壓力,就必然會出現各種身心問題,還會引發人際關系與家庭生活的不和睦。【詳細】
近日,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者發現,大多數抑郁癥患者在服用藥物后,其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然而,對于那些工作效率提高更快的患者來說,他們的抑郁癥癥狀會得到更為明顯的改善,也更有可能得到完全恢復。 【詳細】
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名人,在人生某個時段都有可能出現抑郁情緒。有抑郁情緒并不可怕,通過一些正確方法的調整,會改變我們的抑郁情緒。但是如果發展到抑郁癥,就成為具有生物學基礎的疾病。那么,如何區分到底是抑郁情緒還是患上了抑郁癥呢?【詳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