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長個了,懷寶寶了,年紀大了……遇到這些人生節點,我們總能聽到別人說“多補補鈣”,市場上各種補鈣產品琳瑯滿目,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補鈣大軍,但我們真的那么缺鈣嗎?
北京善方醫院骨科特約會診專家朱兵表示,目前醫學上對于所謂 “補鈣”,多數認為是個“偽命題”。實際上,除了老年人、少年兒童、絕經期女性及孕婦這幾類特殊人群,大多數人是完全不需要補鈣的。
采訪專家
朱兵 北京善方醫院骨科特約會診專家
朱兵,副主任醫師,畢業于第四軍醫大學,一直在原北京軍區總醫院工作至今,現主要從事骨與關節各種疾病的診治,主要開展包括腫瘤保肢手術為主的骨與軟組織腫瘤各種手術,人工關節置換術,骨關節先天、后天畸形及退變疾病等手術,小兒骨科相關的手術等。
有人會有疑問:鈣補多了骨頭才會好,不補鈣,怎么能預防骨質疏松呢?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骨質疏松確實是一種與鈣元素關系密切的疾病,但是,并非人們所認為的那樣,“缺鈣一定會骨質疏松,骨質疏松一定是因為缺鈣”。
骨質疏松是一種內分泌代謝類疾病,根本病因在于人體對鈣質的利用出現障礙,不見得體內一定是缺鈣。
換句話說,一個人即使體內有足夠的鈣,但由于代謝等原因對鈣的吸收利用出了問題,導致鈣不能夠充分發揮作用,也可能患上骨質疏松。
老年人之所以容易得骨質疏松,主要是由于內分泌代謝功能下降或異常,加之活動能力及強度不足,不能將食物中的鈣有效轉化為人體可利用的形式,鈣吸收減少而流失增加,鈣代謝的副平衡導致身體缺鈣,骨密度下降。
少年兒童處在快速生長發育的時期,對鈣質需求較大,飲食中所攝取的鈣質可能達不到身體對鈣的需要量,兒童若缺鈣可能會得佝僂病等。
絕經期前后的女性,由于體內激素變化的關系,容易造成缺鈣。
孕婦則是由于體內有胎兒在孕育,對各種營養元素需求量會加大。
因此,這四類人群可以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利用鈣片和維生素D等適度補充。
朱兵大夫表示,一般人每天從正常飲食中就可以攝取到足夠的鈣,且健康成年人對食物中的鈣可以充分吸收,供機體所用,不必特意補鈣。
人體對任何營養素的需求都是有一定限度的,通常一般人每天攝入1200毫克鈣質即可,超了這個度,既不能被人體吸收,又增加腎臟排泄負擔,反而對身體不利。
盲目補鈣有多種不良影響,首先是影響正常消化功能;其次可能增加腎臟負擔;最后也不夠經濟實惠。因此,不建議隨意補鈣,即使是有補鈣需求的人群,也應先咨詢醫生觀點,根據自身實際缺鈣情況,遵醫囑科學補鈣。
在飲食補鈣方面還有兩個常見誤區,一是“牛奶補鈣作用好”。朱兵大夫澄清,牛奶的補鈣作用被人們過度夸大了,與其喝牛奶,還不如吃魚,肉等蛋白質更好,動物肌肉中含有豐富的鈣元素,且更易被人體吸收。
二是“骨頭湯補鈣”。骨骼中確實有大量的鈣,然而即使熬成骨湯,其中的鈣也并不是易被人體吸收的形式,喝骨湯并不能起到補鈣效果。況且反復熬煮的骨湯中,脂肪、嘌呤的含量都會較高,喝多了反而不利。
此外,人們常認為的“傷筋動骨要補鈣”也是錯誤的。即使不慎骨折,也完全沒有必要特意補鈣,因為此時機體并不額外需要鈣質,一般人在得到恰當醫治,加上積極康復鍛煉,憑借自身的恢復能力,便可以漸漸痊愈!ㄉ鼤r報記者 靳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