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0日上午9時30分,在海南省安寧醫院(海南省精神衛生中心)舉行了“海南省心理援助熱線96363”開通儀式,這是海南省安寧醫院經海南省衛生計生委批準,依據《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進一步加強全省精神衛生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瓊府辦〔2015〕174號)的要求,加強為百姓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的一項新舉措,是全省開設的第一條省級免費心理援助熱線。
精神障礙患病率高不容忽視
精神衛生既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也是較為突出的社會問題。20世紀9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銀行與哈佛大學聯合進行的全球疾病負擔(GBD)的研究估計,精神障礙所致的疾病負擔占全球疾病負擔的9.7%,已超過艾滋病(5.1%)或癌癥(5.8%)的疾病負擔,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25%,其中抑郁癥的疾病負擔將從90年代初的第四位上升為第二位,成為世界上第二嚴重的引起殘疾的疾病。
談及精神疾病,不少人都會認為抑郁癥、自閉癥等疾病才算是精神病,離普通人的生活還很遠。實際上,精神疾病很常見,就在大家身邊。“精神疾病是普遍存在的,白領、學生等是精神疾病高發的人群。”海南省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省安寧醫院心理咨詢中心)主任羅海東說,由于工作、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人群中普遍存在易怒、頭痛、頭暈、失眠和健忘等癥狀,這些都與精神疾病有關系,比如年輕的上班族、學生,出現睡不著、記不住、沮喪,甚至厭世的癥狀,實際上都是精神疾病的表現。這些年有這些癥狀的人越來越多。
據介紹,在中國,隨著社會的轉型,競爭加劇,精神問題日益突出,精神障礙的患病率已從20世紀70年代的5.4%上升為13.47%;部分地區的調查表明,我國15歲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礙總患病率高達17%。WHO的研究顯示,我國精神問題突出表現為兒童行為問題,大、中學生心理衛生問題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老年精神障礙患者在人群中的比例逐年增高,酒精與麻醉藥物濫用、自殺率均明顯上升。相關研究顯示,我國人群的自殺率為23/10萬,明顯高于16/10萬的世界平均水平,其中15歲—34歲和60歲以上是我國自殺人群中的兩個高峰人群段。《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年)》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的重性精神障礙患者已達1600萬左右,其中精神分裂癥患者占1/2左右。
據2011年海南省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15歲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礙總的現患率為12.59%,終生患病率為14.54%。依據海南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全省總人口為867萬人。為此初步得出我省15歲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礙總的患病人數將突破百萬,其中重性精神障礙患者接近20萬。可見,精神障礙是我省嚴重而迫切需要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也是突出的社會問題。
大眾對精神疾病重視不夠
“孩子要是早點來,抑郁癥不至于發展到這么嚴重。”羅海東回憶起一位曾經的病號——15歲的小花,忍不住責怪孩子的父母。
早在三四年前,小花便出現情緒不好、壓抑、厭學的情緒,而且時常無故哭泣。小花父母以為孩子就是不想上學,鬧鬧脾氣,沒想過要看心理醫生或者精神專科。
直到孩子自己覺得受不了了,提出看心理醫生,父母才帶她就醫。“孩子父母根本不愿意面對孩子患有精神障礙疾病的現實。”羅海東說。
“孩子多次有過自殺的想法,而她的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再不治療后果不堪設想……”羅海東心有余悸,在她的記憶中,因為精神疾病拖延治療導致不可挽回后果的病例不在少數。
羅海東是省內較早從事心理治療的醫生。她還記得2001年治療中心剛成立時,1天可能連一個病號也沒有。“就算有患者過來,也是神神秘秘的,有的還遮著臉。”
如今,13年過去了,羅海東的患者雖然增多了不少,但是相比精神疾病發病率的攀升,人們的重視程度卻仍然遠遠不夠。
羅海東表示,近幾年,精神疾病的低識別率、高誤診率和低治療率是精神疾病診療的三大障礙。“神經內科近80%的門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癥狀,而這些患者中接受藥物治療的比例僅為10%左右。”
“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得了抑郁癥、強迫癥,非精神科醫生很少在臨床診療中識別患者是否患有精神疾病,還有很多患者不愿意積極治療。”羅海東說。
“抑郁癥、失眠、焦慮癥這些精神障礙疾病早期干預是可以得到很好控制的,但我們常常看到很多患者拖到嚴重了才來就醫,還有些患者因為不愿意面對自己患有精神疾病的事實或出于經濟方面的考慮,不配合持續治療,最終導致自殺等后果。”羅海東說到這里,不禁惋惜。
據介紹,由于公眾對抑郁癥知識的匱乏,導致抑郁癥診療明顯滯后。有文獻報道顯示,我國抑郁癥識別率僅21%(世界平均55.65%),接受干預和治療者僅10%。在所有精神障礙里面,真正得到精神科治療的,大概只有4.9%,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一項針對山東、浙江、青海和甘肅等省份的調查顯示,63004例18歲以上人群樣本精神障礙患病率高達17.5%,其中,抑郁障礙現患率大概為6.1%,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病性障礙約占到1.0%。
數據顯示,我國自殺死亡人群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為63%,但僅9%在自殺前曾尋求過專業幫助。我國今年對嚴重精神障礙投入達4個多億,國家花費大量的財力,目標只是這大約1.0%的患病人群。但實際上,對于16%的抑郁癥、焦慮障礙、酒精使用障礙等精神障礙患者,同樣需要進行干預和投入,現在國家也重視到這個問題,政策也在調整。
科學干預能及時挽救當事人生命
海南省安寧醫院(海南省精神衛生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我國精神衛生政策三大綱領性文件為《精神衛生法》、《中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年》、《關于進一步加強精神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均確定了精神衛生的重要性,明確提出了我國精神衛生工作原則為“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重點干預、廣泛覆蓋、依法管理”。2010年出臺的新醫改意見中,精神衛生已被列入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并且明確政府向精神衛生加大投入政策。
隨著海南省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社會競爭也更為激烈,隨之而來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長期的臨床實踐也顯示,在由于高度心理危機而企圖選擇極端行為的人群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存在內心矛盾沖突。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樣的人其實正處于思想情緒的極端矛盾和激烈斗爭狀態,這就給心理干預和心理援助提供了機會。此時,如果能夠科學而得當地給予心理疏導,就能夠緩解其情緒,挽救當事人的生命,避免更大的社會性傷害事件發生。
海南省心理援助熱線(96363)是海南省唯一一條對公眾免費的、公益的省級專業心理援助熱線。依托海南省安寧醫院(海南省精神衛生中心、海南省第四人民醫院),系海南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直屬醫療機構,是一所省級精神衛生行業的權威性公共衛生機構和專科醫院,擔負著全省精神衛生的預防、醫療、康復、教學、科研、心理咨詢、戒毒治療,精神疾病司法鑒定、勞動能力鑒定、精神殘疾鑒定以及對全省各市縣精神衛生防治機構的技術指導等任務,同時是廣東省精神衛生研究所海南研究基地、海南醫學院教學醫院、海南省智力精神及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等。目前擁有一支由12人組成的專業心理援助熱線工作人員隊伍,其中包括9名專業督導,同時開通4條線路。海南省心理援助熱線設在海南省安寧醫院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面向公眾,開通初期周一至周五每天10小時(早上8:00—下午18:00),由獲得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危機干預熱線接線員資格認證的3名心理咨詢人員接聽。擁有完備錄音、數據存儲和業務管理功能的熱線系統。
搭建精神疾病患者心靈溝通的橋梁
可能在不少人看來,自殺是小概率事件,或者是離自己很遠的事情。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題為《預防自殺:一項全球要務》的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有超過80萬人死于自殺,相當于每40秒就有一人自殺。一個更加直觀的類比可以呈現自殺的危害程度——“每年自殺死亡人數已經超過戰爭和自然災害致死人數之和”。為此對自殺高風險人群的心理干預援助尤為重要。
海南省心理援助熱線的開通,將在全省對公眾的心理健康發揮著重要的保障和促進作用,向群眾提供便利、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為處于心理危機狀態的個體及時提供快速有效的心理支持、咨詢和干預服務,迅速降低高危來電者的自殺風險,向咨詢者提供精神障礙的相關知識,幫助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如有可能,鼓勵其尋求治療。
海南省心理援助熱線下一步的發展瞄準8個目標:1.建立完善的督導監聽和電話錄音系統及設備,以保證熱線的質量和水平;2.形成有效的高危來電隨訪系統,以便進行長程干預;3.建立標準化的自殺、抑郁評估及篩查系統,及時發現心理障礙人群;4.為高危個體提供后續隨訪心理治療服務;5.逐步開展現場心理危機干預服務、技術支持服務;6.面向危機干預人員和研究人員開展培訓服務;7.幫助有條件的縣市逐步建立區域內的心理援助熱線;8.根據社會需求逐步擴大心理援助服務內容和范圍。海南省心理援助熱線專家組由6名資深的精神衛生專家組成,組長是海南省安寧醫院心理咨詢與治理中心主任羅海東,心理援助專家組將會對今后海南省心理援助熱線的建設、評估以及心理援助的相關研究提供支持。
海南省心理援助熱線可以讓普通百姓擁有一個心理保健醫生,可以讓心理疾病患者享受高品質的精神健康服務。海南省心理援助熱線將為全省培養較高能力和水平的專業心理接線員;指導全省各區縣心理援助熱線建設工作,要建成國內乃至國際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心理援助品牌機構,不斷加快推進我省心理援助工作的開展,在全國起到率先示范作用。
(來源:海南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