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著像生煎,走著像油炸,在床上是紅燒,下床后是清蒸,我們是奔跑的五花肉……”進入伏天后,全國各地持續高溫,造成門診接待中暑患者急劇增加。夏季到底該如何預防中暑?今天,我就來教您如何不被高溫“烤倒”。
簡單地說,身體產熱太多,又散不出去,就會引起各種身體不適,就是中暑。加之最近部分地區暴雨連連,濕熱的環境更容易中暑,當溫度超過32℃、濕度超過70%時,大家就要謹防中暑了。
中暑也分階段
中暑來的突然,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癥狀判斷處于哪個階段,從而采取有效救治。
先兆中暑:高溫情況下,出現大量出汗、頭暈、耳鳴、胸悶、惡心、四肢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說明身體已經脫水,必須趕緊多喝水,到陰涼的地方休息,癥狀可自行消除。
輕度中暑:體溫>38.5℃,心跳增快、惡心、嘔吐,出現這些情況后再休息、喝水,逆轉病情就沒那么容易了,一般需要去醫院。
重度中暑:整個身體機能都會出現問題,比如神經系統處在譫妄、昏迷狀態,肝腎功能出現異常,電解質紊亂,還可能引起猝死等,必須及早就醫。
家中常備中暑藥
未雨綢繆能有效防中暑,夏季家中可準備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片)等。不過,一般中暑后,身體都有自行調節能力,當出現早期癥狀后再吃藥緩解。需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氣水(片)、十滴水中都含有酒精,不建議兩種藥同時服用。體弱多病、有基礎性疾病的老年人,如果出現先兆中暑的情況,在吃完藥、補充足夠的水分后,間隔半個小時癥狀沒有緩解,就不要繼續吃藥了,建議到醫院就診。
防中暑,喝水有講究
1.少量多次補水。千萬不要一次補充大量水(大于500毫升的水,尤其不能喝冰水或飲料)。建議先喝一兩杯水,隔半個小時再繼續補充。
2.身體過熱時,不要喝冰水。對胃腸、血管收縮都有影響,建議補充溫水。
3.除了適量喝水,還要補充電解質,比如淡鹽水。如果想喝功能性飲料,建議看看配料表,選擇含糖量較少的。
給身體做物理降溫
身體過熱時,不少人會立即洗個涼水澡,或者直接躲進空調溫度開得特別低的室內,這兩種方式都不可取。正確做法是:扇扇子,或把衣領解開,用溫水擦拭身體大血管部位,比如頸部(不建議同時擦拭兩側)、腋窩、股動脈(大腿根)、臉、額頭。此外,如果有人出現暈倒或昏迷,并有不明原因的高熱,簡單處理后,應立即撥打120就醫。
很多體弱多病者、老人怕受風著涼,待在屋里不開電風扇,有的甚至穿著長衣長褲,很容易引起“室內中暑”。建議擇時而出,避免室內陽光直射,適當使用電風扇或扇子,勤水洗,適度增加飲水。▲
(本講座由本報記者張冕整理)
冬天對這些人來說是個坎!有幾點必須要注意 很多人都聽過,老人過冬是個坎,很多老人在冬天去世,特別是高齡老人。老人要是能扛過冬天,熬到春天,又能平安過一年。不管是研究數據,還是專家分析,事實也的確如此。 【詳細】
溫潤益腎過“小雪” 3款食療方推薦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進入該節氣,中國廣大地區西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南方地區北部也開始進入冬季。小雪節氣提示我們到了御寒保暖的季節,廣州市中醫醫院雜病門診主治中醫師高三德提醒,我們要重視調養自己的情緒,宜吃溫潤益腎的食物,亦可配合藥膳進行調養。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