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中國醫師獎”頒獎表彰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時期開局之年,在中國共產黨95周年華誕即將來臨之際召開的,具有重要意義。我代表國家衛生計生委,向80位獲得“中國醫師獎”殊榮的醫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熱烈的祝賀。向長期關心、理解和支持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長期奮戰在維護人民健康第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表示誠摯的慰問。
“中國醫師獎”是醫師業界的最高獎項,自2003年設立以來已舉辦了10屆,共有785位優秀醫師獲獎。在本屆80位獲獎者中,有的在兒科、急救、婦產科等崗位勤懇敬業數十年,救治了大量危重病人,培養了一批專業骨干;有的首創“汽車眼科醫院”,組織巡回開展免費“送光明”行動,讓患者重見光明;有的多次參加援外醫療隊工作,克服環境艱苦、條件簡陋等困難,為當地群眾抒解病痛,樹立了中國醫生良好形象;有的立足崗位,面向臨床突出問題,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取得了本專業領域的突出成績。他們中有身穿綠軍裝的健康衛士;有身殘志堅,“無腿”巡診數萬里,守護百姓健康的鄉村醫生;有長期扎根高原、服務民族地區群眾的優秀醫師等。他們以實際行動展現了當代中國醫生心系患者、愛崗敬業、勇攀高峰的精神風貌,詮釋了“患者至上、敬畏生命、堅持人道主義”的醫師準則。他們不僅是中國400萬醫生的優秀代表,也是1000萬醫療衛生工作者的優秀代表。廣大醫務工作者要以獲獎醫師為榜樣,學習他們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堅定信念,學習他們精誠為業、仁愛為醫的高尚醫德,學習他們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學習他們關愛患者、廉潔自律的職業操守,努力做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好醫生。
新一輪醫改實施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醫改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全民醫保體系進一步健全,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扎實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步伐明顯加快,基本藥物制度逐步完善,基層綜合改革持續深化,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突出表現為“兩升兩降”,即人民健康水平顯著提升,總體達到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顯著提升;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降到30%以下,為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醫療費用增幅比改革前降低10個百分點以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扎實的健康基礎。這些成績凝聚著廣大醫務人員的智慧和汗水。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仍將面臨多重疾病威脅并存,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復雜局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高度,從維護和增進人民健康福祉出發,作出了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對事關13億多人民健康的重大、根本和長遠問題作出制度性安排,特別是將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技術優良、醫德高尚、人民滿意的醫師隊伍,作為建設健康中國的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周密部署,統籌推進。當前,要著力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進一步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醫療衛生服務與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關,自古以來就對醫務人員的道德品質、技術水平有著高于普遍行業的要求。要切實保護和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使其成為深化醫改的主力軍。要不斷增強職業吸引力,使優秀人才源源不斷地加入這支隊伍,這是服務人民健康的根本保障。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要求,充分考慮醫務人員職業要求高、培養周期長、獲得資質難;醫務工作執業風險高、勞動強度高、技術難度大等特點,加快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通過“三醫”聯動,逐步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充分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支持醫師協會組織開展相關研究,把醫師的意見充分反映出來,形成重要建議。通過推進預約診療服務、合理調配診療資源、改革職稱晉升辦法等多種方式,切實為醫務人員減負。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從實際出發,不提出不切實際的高指標,保障醫務人員精力充沛、精神愉快地投入工作。尊重醫生,就是尊重生命。要對暴力傷醫“零容忍”,嚴厲打擊各類涉醫違法犯罪行為,維護正常醫療秩序。完善“三調解一保險”醫療糾紛處理長效機制,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促進醫患關系更加和諧。
二是提高服務人民健康的本領。醫務工作是需要終生學習的行業,要成為人民滿意的好醫生,必須時刻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患者學習,不斷提高整體素質、增長才干,以過硬的醫療技術為患者服好務,以高尚的醫德醫風贏得群眾的信任。近年來,國家不斷強化醫教協同,基本建成了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緊密銜接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標準化、規范化程度不斷提高。當前,各地要將落實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政策措施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統籌解決影響規范化培訓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人事、社保、就業、學位銜接等政策問題,落實對學員的補助,對兒科、精神科等緊缺專業醫務人員給予傾斜。廣大醫務人員不僅要刻苦鉆研醫療技術,也要學習醫學人文知識,更好地與患者深入溝通,努力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醫德和醫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沒有高尚的醫德不會精益求精地追求卓越,有了好的醫療技術,也一定要有內化于心好醫德,真心實意地為患者服務。
三是激勵更多好醫生下基層。基層始終是衛生工作的重點。緩解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需要綜合性政策措施,建設分級診療制度,引導優質資源下沉、重心下移,真正提高基層服務能力。要通過組建醫療聯合體、對口支援、推進鄉村一體化建設、鼓勵到基層多點執業、支持社會辦醫等方式,引導好醫生服務基層。要通過信息化、遠程醫療等途徑,指導基層醫生為急難病癥患者服務。要通過規范化培訓、轉崗培訓、訂單定向培養等方式,加快培養全科醫生,為居民提供優質便捷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同時,完善考核、晉升等制度,拓展基層醫務人員的職業空間。
四是大力弘揚職業精神。“中國醫師獎”獲得者技術精湛、醫德高尚、事跡感人至深,傳播了醫療行業的正能量。廣大醫療衛生工作者要以他們為榜樣,大力弘揚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堅持以病人為中心,視病人為親人,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鉆研業務,勇克難關,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希望各級衛生計生部門、行業協會和相關媒體,廣泛深入地宣傳獲獎醫師的先進事跡,積極營造全社會尊重醫生、愛護醫生的良好氛圍。
近年來,中國醫師學會在張雁靈會長的帶領下,團結全國廣大醫師,在行業管理、醫師維權、行業自律、關注醫師身心健康、醫學繼續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獲得了廣大醫生的贊譽,得到了行業主管部門的肯定。希望中國醫師學會繼續秉承“服務、協調、自律、維權、監督、管理”宗旨,為廣大醫師創造更好的職業環境和條件,使中國醫師協會真正成為醫師之家。
同志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以全系統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重要契機,凝心聚力、主動作為,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醫師隊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健康中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