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世界心臟日”的主題為:創造健康的心臟環境。我國每年心血管疾病可導致約300萬人死亡,是中國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同時該病的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專家表示,除了注意日常飲食外,有效的鍛煉可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不過大多數人對鍛煉時間的選擇還是錯誤的,江蘇省人民醫院心內科醫生前不久對門診1000多位冠心病患者的運動方式進行了深入的調查,數據結果顯示,下午和晚上鍛煉的患者在改善冠心病方面明顯比早晨和中午鍛煉的人群效果好。
一天3包煙,30歲工程師猝死
據孔主任介紹,他們科室每年接診的病人相當多,以心臟病、心肌梗塞、腦梗塞、血壓不穩定等為主,其中心臟疾病患者約占一大半。而且如今心臟病已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不幸走入了心臟病的隊伍。
前不久心內科曾接診到一位年僅30歲的工程師,由于趕工程進度,壓力非常大,一天平均抽3-4包煙,平時也不注意體檢,非常不幸的是,有一天凌晨這位還在加班的年輕工程師心臟突發疾病暈倒,被同事發現后送到醫院時已經不幸去世。近年來根據接診他們發現,警察、個體老板以及“白骨精”(即白領、骨干、精英人群的戲稱)等壓力大、作息不規律的職業人群成為了心臟疾病猝死高發人群。
要留意胸痛、氣短、心慌等,冠心病早期信號
“進入秋冬季后,就迎來心腦血管病的高發期,它已經超越所有的腫瘤,成為人類的第一殺手,而冠心病及由此引發的心肌梗死,是一種成年人群的多發病。但是比較恐怖的是,冠心病在常規的體檢中并不容易被發現,通過心電圖、血液等都不能查到其存在。”江蘇省人民醫院楊志健副院長說。不過他也表示,疾病在平常的生活中會發出一些信號:比如說胸前疼痛、氣短、心慌等。“如果覺得可疑,要及早排查,可很多年輕人并不把這當回事。”
楊副院長還說,冠心病好發于以下高危人群:40、50歲以上的,有心肌梗死等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再就是自身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以及抽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者。“心梗發出的預警信號一定要留意,否則就是一輩子的毛病”。
高血壓、飲食習慣、壓力是誘因
孔主任介紹說,通常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高血壓患者,因此平常就不注意對高血壓的控制,這導致高血壓成為心臟病的主要誘因。而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心臟病主要和飲食習慣、心理壓力、生活節奏等相關。許多年輕人飲食上喜歡大魚大肉,酗酒,大量攝入高脂、高鹽、高糖食物,晚上喜歡熬夜、吸煙過多、平常不運動或突然激烈運動、過度疲勞、上網成癮等,這些都是心臟疾病的主要誘因。工作生活壓力太大,長期以往,心臟也會“悄悄”生病。
孔教授還強調,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應當格外注意疾病防范,不僅要增加檢查的頻率,還要改善生活習慣、進行科學有氧運動。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