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說:“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在我國引起死亡的十大病例中,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它們最終發展為致命的中風、心肌梗死、腎功能衰竭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可以用10年甚至20年的時間。“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錯誤的飲食習慣就是亟須被正視的“蟻穴”,及時修正個人錯誤的用餐習慣,才可能活得年輕、活得健康。
一、早飯——不吃不餓,越吃越餓?
21天形成一個習慣。當某一種行為“習慣成自然”之后,人們就開始循環執行它。好行為值得鼓勵,壞行為就會造成惡性循環,帶來惡果——比如,不吃早飯。很多人都說不吃沒事,吃一點兒早飯,不到中午就饑腸轆轆,還不如不吃。“行為習慣”是個雙刃劍,是保護你,還是傷害你,關鍵在你自己。“早飯不如不吃”這一點實際是非常錯誤的行為和觀念。
饑和飽是人體正常情況下的生理反應,該餓的時候不餓,這屬于異常現象。人吃了早飯以后,血糖會自然升高,血糖升高會帶來胰島素分泌,胰島素是人體內唯一可以降血糖的激素,然后胰島素再把血糖降下去。在這個降糖的過程中,人就會產生饑餓感,然后需要通過吃午飯再完成這樣一個血糖升降的過程。
人若不吃早飯,血糖就不升高,胰島素也就不會因此分泌出來;胰島素不分泌就不會產生降糖作用,人也就不會有饑餓的感覺。到了午飯時間,反而沒有食欲,胰島素和血糖正常的運作過程也就沒有發生。長時間不吃早飯,會造成代謝紊亂,導致肥胖,甚至膽囊疾病。
我們一定要記住:早飯不吃不餓是誤區,吃了還餓才正常。
二、邊走邊吃隱患多
在飯點兒的時候,總能看到馬路上有邊走邊吃,甚至邊吃邊打電話的人。朋友見面,寒暄的話都是“最近忙么?”說“不忙”都不好意思。忙到沒時間睡覺沒時間吃飯,只好在從處奔波到處的路上,草草吃上幾口。
實際上,在吃飯的時間,靜下心來,好好享受屬于你的營養時光,這是一種素養、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讓你高效忙、健康忙的本事。
每天早起15~20分鐘就可以在家安靜地享用一頓簡單又不失營養的早餐,而不必餓著肚子去上班,或是在路上隨便解決,邊走邊吃隱患很多。
隱患1:胃腸功能受損
邊走邊吃,大量血液會供應到骨骼肌,導致消化系統供血不足,造成消化和吸收障礙,使胃腸功能受損。尤其在早上,體內能量水平很低,更應該有一個好的用餐環境和氣氛,不能邊走邊吃。
隱患2:食物被空氣污染
在馬路上邊走邊吃,身邊車來車往,人會吃進很多細菌、灰塵、汽車尾氣。
隱患3:吸進冷空氣
邊走邊吃,過多的空氣會隨食物進入消化道中,尤其在天氣變冷的時節,易引起腹脹、腹痛、腹瀉等不適癥狀。
隱患4:神情不專注
走著吃飯,人的注意力往往是不集中的,一邊提防交通問題,一邊還會有其他的想法,如要擠公車了,食物有味道等。人在情緒糾結中狼吞虎咽地“消滅”食物,極易引起營養不良。
| 下一頁 |

分享到人人
分享到QQ空間










恭喜你,發表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