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群體也需診療解困
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執行主任費立鵬曾發表文章指出,目前中國接受正規系統訓練的心理學工作者約1萬人,只有20%左右從事一線應用治療工作;而美國接受正規訓練的心理學工作者有20萬人,90%都活躍在一線應用治療領域。
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工作不受重視、收入偏低等原因,導致心理人才大量流失;而“光開藥醫生”和“速診醫生”的行為,也容易引發心理疾病患者對醫生、醫院的不信任,使整個醫療行業形象受損,部分患者從臨床治療流落到社會,面臨非正規咨詢耽誤治療的風險。
對于心理診療行業面臨的困局,專家建議,有關部門宜加強對醫生職業道德教育,提高醫生治療費和服務費,促其合理使用藥物,重視心理治療手段。“建議加快開放心理醫生多點執業,引入民營資本擴大設立心理病房,避免增加醫院擴建成本”。
此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精神疾病在我國疾病總負擔排行中居首位,而公眾對精神疾病的知曉率卻不足五成,導致首診誤診率較高。專家指出,院內和院際之間的轉診機制、心理醫生參與的會診機制尚不完善,也致使部分心身疾病患者沒能得到有效診治。
沈陽市精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光明建議,在全社會加強心理健康宣傳,提高公眾對心理健康認知程度,同時完善心理科室的會診和轉診機制,減少心身疾病的誤診率。
據新華社電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