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愛眼日:積極構建近視防控全鏈條體系
6月6日是第30個全國“愛眼日”。在青少年近視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的背景下,如何探索科學、可持續的防控路徑?國家衛健委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副組長、教育部近視防控科普宣講團副團長、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眼科醫院院長畢宏生教授通過山東省“四個三”近視防控經驗為廣大網友進行了科普分享。
畢宏生教授表示,自2009年起,山東依托科技賦能與創新實踐,在國家及省市級部門支持下成立山東省兒童青少年視力低下防治中心(山東省兒童青少年健康與近視防控研究院),堅持“節點前移,醫防協同,中西結合,數智賦能”的防治原則,打造了數字化、智慧化的涵蓋環境、遺傳、人口學特征、眼生物學參數和中醫學證候的五維三級監測、預警與防控技術體系。通過自主研發的可穿戴式眼周經穴電脈沖治療和用眼行為監測矯正技術,在全國多個省市構建了“防控網絡”,顯著提升了近視防控的科學性與實效性。
“四個三”經驗的核心在于“節點前移、以防為主、防控結合”。山東以中醫“治未病”理念為指導,建立了政府主導、中西并重、專家指導、社會參與的防控模式。目前,山東省已規范建設135家眼科門診、200多家示范學校的近視防控系統,完成篩查、建檔、預警、防控全流程管理,通過專家團隊整建制入駐、技術標準化推廣與本地化適配將核心技術體系推廣至多個省份,已累計輻射服務1283萬兒童青少年,實現了防控體系的精準落地。這種“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的推廣方式,不僅提升了區域防控效能,也為全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山東經驗”。
面對青少年近視防控的長期性與復雜性,畢教授呼吁,需進一步推動防控技術與教育、衛生、中醫藥等多領域深度融合,同時應加強基層防控能力建設,讓更多地區受益于科學、系統的近視防控體系,真正實現“防”與“控”的雙重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