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線先鋒
李六億:守護生命的“感控人”
人民網記者 閆妍
李六億(右一)為醫務人員進行感染防控培訓。北京大學醫學部供圖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廣大醫務人員白衣為甲、逆行出征,成為抗擊疫情的“白衣戰士”。在抗疫一線,還有這樣一支專業隊伍,他們以保障患者和醫務人員生命健康安全為己任,被稱為醫務人員的“守護者”——他們就是感控人員。
感控人員,是醫療機構內從事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的專業人員,是監督指導各項感控措施落實到位的關鍵。若是感控工作不力,不僅會導致醫務人員感染,削弱醫療救治力量,還會加劇患者感染風險。
感染控制專家、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管理-疾病預防控制處處長李六億是一位感控戰線的“老兵”。
你們守護患者 我們保護你們
2020年1月21日8時30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控處辦公室的電話鈴聲響起。這通來電吹響了戰斗的號角,作為感控人員的李六億立即進入“戰備狀態”。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當日14時李六億抵達武漢,她的目標是:打勝仗、零感染。
回憶起初到武漢的情景,李六億感慨萬千。“雖然患者基本都戴著口罩,但佩戴方式大多不正確。”發現漏洞馬上補,李六億不僅幫助醫院改進建筑布局、做好醫患分流、理順防護流程等,還幫助醫院聯系調配防護物資。
支援湖北醫療隊員都要經過嚴格的感染防控培訓。駐地酒店、醫院的樓間……只要有空地,都是李六億團隊的培訓場所。
有時候,醫療隊晚上抵達,第二天就要進病房,李六億就利用晚上的時間進行培訓。最多的時候她一天進行五六場培訓,忙碌的工作常常讓她錯過飯點,但醫療隊員的培訓一次也沒落過。
每一天都像是在考場上
方艙醫院在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者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方艙醫院首次應用于傳染病防治領域,是個新鮮事物。”李六億介紹,方艙醫院起到將治療關口前移,隔斷傳染源和早期分診治療的作用。
武漢客廳、洪山體育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等三家最早被改建成的方艙醫院,幾乎都在啟動改建后48小時內投入使用。不同的場館,建筑布局、條件設施等都不同,李六億和同行們設計出“一館一案”,保障每個方艙醫院都能有呼吸道傳染病感控基本的“三區兩通道”。
雷神山醫院采取“邊建設、邊驗收、邊培訓、邊收治”的模式。為了保障醫院感控達標,李六億多次查看現場,幫助制定感控策略。“每一天都像是在考場上。每到一地,各種疑問和難題撲面而來。”為了答好每張“考卷”,李六億一直在與時間賽跑。
病區啟用的前一天,一位焦急的護士長剛見到李六億,就一口氣問了一連串問題,從病區設置、患者安排,到保障醫務人員不感染。“不要急,咱們一個一個解決。”李六億說。當梳理完最后一個問題時,護士長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春風和暢,萬物復蘇。2020年4月8日武漢“解封”。李六億告別奮戰了82天的湖北武漢,馬不停蹄奔赴綏芬河,后又轉戰舒蘭……她在抗疫一線持續奮戰了136天后才返回北京。
讓更多人投入到專業感控工作中
感染管理是醫院的防控底線,防患于未然是感控的首要任務和核心理念。說到感控,大家所熟悉的戴口罩穿防護服,其實只是最基礎的部分。李六億說,感控不僅僅是手衛生,也不僅僅是防護用品,醫院感染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諸多專業、學科、人群。
“我國的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相較臨床其他學科而言起步晚,經過多年努力,我國醫院感染控制與管理在組織建設、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科研水平、學科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取得了突出成績,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李六億說。
“希望醫學院校能設置醫院感染管理專業,開設相關必修課程,特別是對基層醫務人員加強感染防控方面的知識技能培訓。”李六億認為,在現代醫學高速發展的新形勢下,每位醫務工作者都應是科學感控的實踐者,只有掌握了科學的感染性疾病診療和防控知識,才能保障醫療質量,維護患者安全。
感染防控,任重道遠。李六億的感控工作仍在繼續,她帶著對醫院感控工作的熱情、對疫情防控的責任、對同事的牽掛、對家人的思念,一直奮戰著。“我要為患者和戰友撐起‘安全傘’,筑牢醫院感控防線。”李六億說。
相關閱讀: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