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主食死得早?多吃肥肉活得長? 某些自媒體別再一本正經地胡說了!
宋世鋒
8月29日,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發表了一項關于飲食方面的新研究,文章比較專業,一般人不大容易看懂,而國內一些自媒體的解讀就“淺顯”多了——“多吃主食死得快”“多吃肉才健康”。這種顛覆常識的解讀瞬間引爆網絡,由于這是《柳葉刀》上的權威論文,一些網友質疑的聲音也顯得“底氣不足”。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柳葉刀》到底說了啥
脂肪與主要的心血管疾病沒有關聯
8月29日,國際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發表了兩篇論文。該研究已歷時10年,涉及5大洲18個收入水平不一的國家和地區的13.5萬人。通過統計他們的飲食習慣來計算營養組成,并在此后的多年中,追蹤他們的死亡以及心血管疾病發病情況。
第一篇論文是關于蔬菜、水果和豆類對健康的影響,研究結果是每天吃4份左右(375到500克)這類食物,對健康有明顯益處,但是繼續多吃不會再獲得明顯的好處。
第二篇論文則是關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對心血管健康以及死亡率的影響。研究結果是,食用的脂肪數量和種類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以及死亡風險都不相關;在不同的志愿者分組中,平均碳水化合物供能77.2%的人死亡率比碳水化合物供能少的人群要高28%,脂肪供能35.3%的人和脂肪供能10.6%的人相比,死亡風險低23%。
研究牽頭人馬希德·德甘說,西方發達國家居民以前飲食中的脂肪和飽和脂肪占比過高,分別超過40%和20%,隨著健康膳食概念興起,如今分別降到31%和11%,現有飲食指南甚至建議將每天攝入脂肪總量控制在30%以下,將飽和脂肪攝入量控制在10%以下。
而他們研究發現,脂肪與主要的心血管疾病沒有關聯,飽和脂肪甚至能降低中風風險,因此可以適度增加飲食中的脂肪比例。
解釋一下“供能”
某人碳水化合物供能77.2%,就是說他的身體熱量中77.2%來自碳水化合物。人體的三大熱能營養素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氫和氧三種元素組成,米、面、蔬菜、雜糧和糖都屬于此類。
自媒體又是咋解讀的
“多吃主食死得早!多吃脂肪活得長!”
這是一項比較前沿、嚴肅的研究,卻被國內一些自媒體炒作得變了味。
知乎寫手“瘦龍低碳”首先于8月31日在知乎上“解讀”這項研究。結論主要有以下幾點:
1、吃米面糖等主食,可能讓你死得更早。
2、多吃好的脂肪,吃油,可能讓你活得更長。
3、吃肥肉、椰子油等富含飽和脂肪的食物,降低中風的風險。
4、吃油和心臟病沒有關系,吃多少油都不會提高心臟病的風險。
5、我們信任的膳食指南,可能讓我們越吃越不健康。
他說,“考慮到這些研究結果,全球的膳食指南,恐怕需要重新考慮定制標準。”
“瘦龍低碳”自稱要“死磕中國肥胖問題”,他在知乎上的職業經歷寫的是“國家肥胖控制中心·減肥研究室”,對于這個控制中心和研究室,網上搜索不到任何信息。此后多個自媒體用“多吃主食死得快”等聳人聽聞的標題進行炒作,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刷了屏。
權威辟謠來了
多吃主食死得快?胡說!
不吃或極少吃主食與大量吃主食都不好
中國人的飲食以米面主食為基礎,碳水化合物大多來自主食,研究中提到的“碳水化合物供能77.2%的人群死亡率比碳水化合物少的人群高28%”,就被炒作成“多吃主食死得快”。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教授于康澄清說,目前中國人平均每日碳水化合物能量比為55%,而《柳葉刀》采用的研究對象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比為67%,考慮到論文撰寫者剔除了2萬中國數據,可能保留的都是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比高的,不代表全體中國居民。
實際上,目前大部分中國人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并不超標,因此沒有必要刻意減少或嚴格控制。相反的,臨床上目前常看到嚴格限制主食產生不良臨床結局的病例。應該說,不吃主食或極少吃主食與大量吃主食都對健康不利,這早被很多研究所證實。
![]() |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