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后要防血壓高?超過140/90毫米汞柱很容易再次復發
本報特約記者 崔玉艷
受訪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周紅
60歲的李先生吸了40多年的煙,前不久,在家看電視,突然發生左側肢體麻木無力,言語含糊,家人馬上將他送到醫院。醫生確診為腦卒中,并采取了相應的治療措施。李先生康復出院后,覺得自己身體不錯,醫生給的藥也沒有吃。幾天前,單位體檢發現,李先生的血壓達到了180/110毫米汞柱。但是,他仍然沒有放在心上。之后的一天晚上,李先生在沙發上休息時,突然一側的身體又動不了了,家人再次將他送醫。經過仔細檢查,醫生認為李先生是“二進宮”,即卒中復發。經過全力救治,李先生的命雖然保住了,卻落下了殘疾。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周紅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血管病變是腦卒中的基本原因,血壓驟然升高是中風的誘發因素之一。所以,在某些情況下,一些患者在發病前血壓不高,發病后卻見血壓升高。一般來說,中風發生后的血壓升高與丘腦下部釋放出一些具有收縮血管作用的物質,以及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素增加等有關,它們會引起腦部和全身的血管痙攣,升高血壓。很多時候,這種“高血壓”可以回落,但也有一些患者會出現持續性的高血壓狀態,如果不干預,很容易“二進宮”,即卒中復發。而腦卒中一旦再次復發,病情會更為兇險,患者常會因反復發作而死亡。
一般認為,患者血壓水平高于140/90毫米汞柱,可使卒中再發的風險明顯增加。首次卒中后的患者,不論既往是否有高血壓史,均需密切監測血壓水平。建議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煙限酒、低鹽低脂,適當運動等;積極控制高血壓,在患者可耐受的情況下,最好能將血壓降至140/90毫米汞柱以下。
對于沒有出現卒中的患者來說,預防更加重要。一般推薦40歲以上,只要有一個危險因素,就應每年做一次腦血管檢查。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吸煙、過度飲酒、運動過少、無癥狀頸動脈狹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等。腦血管檢查,一要先做腦卒中的風險評估;二要同時做頸動脈超聲、腦血管超聲。與歐美等白種人多為頸動脈缺血不同,中國人的缺血性腦卒中多發生在顱內,因此光做頸動脈超聲可能不夠。如果頸動脈超聲和腦血管超聲發現有問題,可再做一個核磁的血管成像。▲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3613/14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