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膽囊息肉、鼻息肉…哪些息肉需要切?
又到年底體檢季,可一些人拿到體檢報告后,被報告顯示的身體某個部位的小息肉而弄得十分焦慮。有些息肉,可能就是腫瘤的前期征兆,也有些可能是良性的,不用過多在意。那么哪些需要提高警惕,該如何治療呢?
腸息肉:越早切除越好
案例:李先生48歲,前不久因時而腹瀉,時而便秘,就到醫院做了個腸鏡檢查,結果顯示有一個7毫米的息肉,醫生建議可在內鏡下切除。這讓李先生很糾結,息肉一定要手術切除嗎?不切會癌變嗎?
專家解析:
腸息肉就是腸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變,并不是所有的腸息肉都會發生癌變。一般而言,腸息肉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兩類。非腺瘤性息肉如炎癥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與腸癌的發病關系不大。而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結腸癌來自結腸腺瘤,相當于一個“定時炸彈”。當然,腺瘤性息肉是否癌變還與患者年齡,息肉數量、大小有關。
一般來說,單個、兩個息肉癌變概率不高,但數量越多,癌變機會越高;息肉越大癌變率也越高。1厘米以下的息肉癌變率為1%~3%;1厘米~2厘米的息肉,癌變率為20%;2厘米以上的息肉癌變率則為50%。
但是,多數腸息肉患者沒有臨床癥狀,只有很少一部分會出現便血、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數增多、便秘、腸套疊甚至腸梗阻等異常。因此,一旦出現上述癥狀就應立即到醫院做腸鏡檢查。如果發現腸息肉,可通過內鏡切除,再送病理檢查,明確治療。此外,因腸息肉易復發,一定要定期復查。平時多食用蔬菜水果,遠離煙酒。對于有家族史的人群,應該2年至3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聲帶息肉:聲音嘶啞或是信號
案例:41歲的秦女士是一位小學老師,日前,她突然出現聲音嘶啞,想到可能是用嗓過度,就沒引起重視,可一個星期過去了,聲音嘶啞的情況并沒得到好轉,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聲帶處長了一個息肉。
專家解析:
聲帶息肉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長期發聲不當、長期不良刺激或慢性炎癥有關。主要表現為聲嘶,嘶啞程度因息肉大小和部位不同而異,輕者僅有輕微聲音改變,重者嘶啞明顯甚至發聲困難。
聲帶息肉不僅可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若息肉較大阻塞喉腔,可引起呼吸困難。聲帶息肉的致命殺傷力在于突發癌變。
但很多息肉在癌變后,患者并沒有很強的不適感,息肉就不知不覺發展,不知不覺癌變。因此,一旦出現聲音嘶啞、喉部異物感、咽喉干癢疼痛,建議立即到醫院做纖維喉鏡明確診斷,必要時也可在醫生建議下做手術摘除。
膽囊息肉:符合指征要手術
案例:最近,陳女士在單位安排的每年一次體檢時發現了膽囊里有一個0.4×0.6厘米大小的息肉,而且報告單上還顯示:壁欠光滑。她聽身邊的人說膽囊息肉可能會癌變,一時慌了神,全家人也都非常擔心她。
專家解析:
膽囊息肉是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突起的一類病變的總稱,包括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一般癥狀輕微,甚至無癥狀。目前膽囊息肉的病因尚不清楚,長期飲酒,高脂飲食,不吃早餐、壓力大、熬夜及生活不規律者,容易得膽囊息肉。膽囊息肉以良性息肉更為多見,但也要預防癌變。
一旦發現就要定期復查,如果符合以下手術指征,建議盡早手術治療。如膽囊單發息肉直徑超過1厘米以上,蒂粗大者,尤其是基底寬,位于膽囊頸部,年齡超過50歲;膽囊多發息肉合并膽囊結石且有癥狀;膽囊息肉直徑小于5毫米,無癥狀,要每3~6個月隨訪,迅速增大或癥狀明顯等。
鼻息肉:久治不愈可誘發并發癥
案例:近段時間,小王一直以為自己是過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癥狀越來越加重了,本想到醫院去開點藥,誰知道通過鼻內鏡檢查,醫生發現他鼻部竟然有個息肉,建議盡早手術治療,避免耽誤病情治療。
專家解析:
鼻息肉常出現在上頜竇、篩竇、中鼻道、中鼻甲等處,是一種良性小腫瘤。鼻息肉患者常有鼻塞感,如果息肉持續長大,鼻塞感會加重。
如果息肉阻塞咽鼓管,可能會導致患者耳鳴,聽力減退,還可引起打鼾、鼻竇炎、慢性咽炎等耳鼻咽喉并發癥,更致命的是可引發癌變。因此,一旦出現鼻塞感加重癥狀,建議到醫院做鼻窺鏡檢查。如果確診是鼻息肉,應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
在治療上,如果息肉患者病情不重,可用皮質激素噴鼻劑噴鼻,并持續觀察;如果息肉較大、癥狀較重,則要手術治療,并在術后做活檢明確診斷。
宮頸息肉:治療不及時可影響懷孕
案例:陳女士今年40歲,上個星期拿到了單位的體檢報告單。報告顯示有宮頸息肉,醫生建議到門診做進一步檢查。這讓她非常擔心,宮頸息肉這個病需要怎么治療呢?宮頸息肉會不會演變成宮頸癌呢?
專家解析:
宮頸息肉是慢性宮頸炎長期刺激的結果,大多為良性,無明顯癥狀,少部分患者會有與月經類似的出血癥狀。因宮頸息肉會產生有炎性刺激的分泌物,所以會破壞陰道生理環境,降低精子活力,息肉也會形成黏液栓,阻礙部分精液進入子宮,影響受孕。如果在孕期發現宮頸息肉,息肉會慢慢長大出血,影響孕期健康。
因此,女性應定期做婦科檢查,一旦發現有宮頸息肉,應盡早治療。若息肉較小時,可先藥物消炎。如果超過黃豆粒大小,可微創手術切除。術后應進行病理檢查,確診息肉性質。若病理檢查有惡變,要進一步治療。若無惡變,因宮頸息肉易復發,術后也要定期復查。
全國內鏡醫生推薦榜
國之名醫·卓越建樹
段 華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婦科微創中心主任
黃 健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
金震東 上海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消化內鏡中心副主任
任 旭 黑龍江省醫院消化病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許 林 江蘇省腫瘤醫院胸科主任、主任醫師
國之名醫·優秀風范
胡建昆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胃癌研究室主任
周平紅 復旦大學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
金震東 上海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消化內鏡中心副主任
許傳亮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
智發朝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國之名醫·青年新銳
梁 霄 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肝膽胰外科主任醫師
張 騫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 (特約記者 程風敏 熊志翔)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