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粉羹祛暑熱(中國藥膳專欄)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 荊志偉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大暑節氣的飲食民俗主要體現在吃涼性食物消暑,如粵東南地區就流傳著“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的諺語。此時節易傷津耗氣,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
《黃帝內經》有“藥以去之,食以隨之”、“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點。著名醫家李時珍尤其推崇藥粥養生,他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藥粥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所以,古人稱“世間第一補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勝似參芪一大包”。可見粥養對人之重要。粥羹能補益陰液、生發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粥羹是在相對溫度較低、時間較長的情況下熬出來的,可減少對蛋白質、脂肪的分解破壞和維生素的流失,并使一些礦物質能溶于湯中,使粥羹更具營養價值。
在大暑節氣,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選擇《飲膳正要》中記載的葛粉羹。葛粉羹能解肌生津、止渴除煩。葛粉羹的配方由葛根粉250克、菊花15克、淡豆豉150克、生姜9克、蔥白絲9克組成。制作方法:姜、淡豆豉、菊花放入清水中,小火煮至20分鐘,去渣取汁,大火燒沸,調入葛根粉加水調成的芡汁,煮沸成熟,加鹽調味,撒上蔥絲即可。調羹時忌用鐵器。
藥食同源中,藥材葛根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俗稱野葛。秋、冬二季采挖,其味甘、辛,性涼。有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之功。在中醫上用于治療表證發熱、項背強痛、麻疹不透、熱病口渴、陰虛消渴、熱瀉熱痢、脾虛泄瀉等。用葛根配以輕清祛熱的淡豆豉和菊花,加溫胃和中的生姜,更利于祛除暑熱而不傷胃氣。
亞健康或健康人群可將此藥膳用作日常食養保健。其對高血壓、糖尿病、中老年血管硬化、預防中風等有陰虛狀態,表現為口干、口渴、心煩、頭暈、失眠、口舌潰瘍等癥狀的人群有很好的調節作用。風寒、虛寒常常口吐痰涎者不宜食用。▲
本欄目與中國藥膳研究會合辦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醫生APP
熱門點擊排行榜
聯系我們
人民健康網微信 微信號:rmwjkpd 公眾號:人民網健康 |
人民健康網微博 微博昵稱: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
電話:010-65367951 郵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