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主辦,浙江省衛生計生委、健康報社等支持的“互聯網+智慧醫療”論壇,在浙江省烏鎮舉辦。來自互聯網行業的大咖和健康醫療領域的頂級專家齊聚一堂,進行了一場思想大碰撞:互聯網+醫療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未來還將產生哪些深度融合?未來該怎樣管好用好健康大數據?
大健康生態圈正在形成
會上,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提出,互聯網+醫療分為4個層次:醫療的O2O服務,主要是將患者從線上分發引導到線下的合適診療場所;智能問診服務,由電腦輔助醫生做出相應判斷,推動從醫療信息到醫療智慧發展;通過人工智能對基因和精準醫療數據的分析,更好地利用類似基因編輯這樣的技術爭取在常見病診療上有更多突破;在新藥研發上,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模擬藥品研發過程,降低研發成本,預測藥品的效果,推進制藥變革。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詹啟敏表示,精準醫療是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源泉,可以為健康醫療領域提供大量高質量、結構化的數據。同時,精準醫療是開展重大疾病有效防治的重要領域,健康醫療大數據能夠對重大疾病進行有效監控,甄別需要精準防治的目標。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醫院院長王辰說,互聯網+與醫療的融合,最關鍵的是要建立符合醫學規律和社會規律的運行機制,與現實醫療工作緊密銜接,研究符合醫療質量標準的技術方式、管理規范、行業標準等。比如,一位慢性肺病患者可以通過智能裝備在家庭或社區動態監測呼吸功能,一旦出現急性發作,可以獲得實時的危機預警,通知家庭醫生及時采取干預措施;若是出現急癥,可以轉到就近的二級醫院接受治療;出現危急重癥情況,可以通過遠程醫療平臺得到高級專家的實時指導,疑難復雜的病例還可以轉診到大醫院接受診治,度過危急時期后可以轉診回到當地接受康復治療。建立這種上下聯動的專科協同體系,是實現重大疾病防控的有效途徑。(下轉第2版)(上接第1版)
微醫集團董事長廖杰遠提出,通過互聯網,培訓家庭醫生,建立“全科+專科”的服務體系,向患者提供連續的、主動的家庭健康服務,是助力全民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
浙江省桐鄉市市長盛勇軍說,去年,全國首家互聯網醫院在烏鎮應運而生;今年,桐鄉醫療資源融合覆蓋全域,建成省、市、鎮、村四級健康服務體系,構建互聯協同大格局。此外,投資100億元的烏鎮智慧健康產業園順勢落成,將引入全球互聯網醫療相關企業,推進產業集匯、體制突破和技術革命。
HPE全球副總裁謝少毅提出,大健康生態圏將有效地解決中國醫療健康領域的諸多難題。具體來說,包括用戶的終生健康管理體系,可提供在線及上門醫療服務的全方位服務體系、分級診療體系等。
清華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濟武說,在產業領域,全球的移動醫療產業預計2017年將增長到230億美元,而亞太地區的產業規模將達到68億美元,其中中國所占份額最大,為37%。
“但目前的‘互聯網+大健康’領域還存在一些問題,過多聚焦于醫療行為,如預約掛號、網上問診等,忽視了‘大健康’的全局觀”。王濟武說,醫療行業的專業性和疾病的復雜性決定了“互聯網+大健康”產業的發展需要更深入的技術創新來驅動、多學科跨界融合來打破傳統醫療壁壘,而不僅是對現有醫療技術手段的數字化補充。
保證安全是必由之路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靳宏榮說,隨著國民收入逐步提高,消費理念和方式也發生轉變,健康保險激增。今年上半年,健康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近2400億元,同比增長近90%。然而,我國衛生總費用僅占GDP的6%,仍大幅落后發達國家。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觀念的轉變將持續推動醫療消費需求向多元化、多層次的方向發展,我國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潛力巨大。“聯合創新、保障安全,是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必由之路。”
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說,互聯網醫療只有在創造醫療系統價值,在圍繞成本、公平、可及性和質量的基本醫療社會屬性下才可以健康持續發展。“不能因智能而代替醫生,不能因便捷而無視法規,不能因效率而舍棄安全,不能因技術而背離人文。”互聯網要成為重構醫療、推動醫療變革的工具和平臺,成為醫療在質量、安全、公平、成本方面變革的驅動力,成為為醫療創造價值的手段,創造更多的醫療資源,建立更多的溝通,實現醫療服務從醫療走向預防、從醫院走向社區,讓好醫生更多、好醫院更大、好服務更普及,讓民眾成為醫療的參與者。“互聯網進入醫療不僅要認識到互聯網醫療也是醫療,還要認識到醫療領域中沒有快錢,社會性和忍耐性都很重要。”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說,基于互聯網的業務應用分為3種類型:政府主導構建覆蓋區域內的診療體系;依托醫聯體推進分級診療;第三方主導搭建醫療云平臺。受國家衛生計生委委托,中國衛生信息協會正在起草《“互聯網+”醫療服務管理辦法(討論稿)》,這將對互聯網醫療服務的規范管理、保障廣大群眾的健康就醫環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中國工程院向國務院提出了中國人工智能2.0計劃建議書。其中,關于促進大數據、智能感知、認知計算、機器學習、群體智能等先進技術與醫療領域高效融合的章節,將對加強智能醫療和健康產業鏈協同培育,引導智能醫療和健康產業集聚發展,促進人工智能先進技術示范應用等起到重要作用。(首席記者 閆 龑)
常吃四種菜讓你多活幾年 山珍海味雖然可口,卻不一定健康。如今人們吃東西,營養健康往往擺在首位,越來越多人意識到,吃的貴并不代表著吃的好。在中國本土的“菜”中就有四種,看似不起眼,卻被老祖宗稱為“長壽菜”。 【詳細】
入冬干燥,這款又甜又潤的湯水 一家人都愛喝! 入冬后,不少市民已經注意到自己的皮膚開始變得干燥,口鼻咽部也有些干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綜合科主任楊小紅指出,這是由于空氣中水分減少,人體隨之產生的一系列不適。此時,僅僅給皮膚補水是不夠的,你的身體也需要做足“滋潤”功課。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