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不小心撞了行人,一句話無意傷了朋友,心煩時向家人發(fā)無名火……這些情形下說一聲“對不起”,能夠及時消除芥蒂。然而,有的人即便道了歉,對方也難以接受,因為他只是敷衍了事,一點都不走心,甚至還責備受害方,“不都和你說了‘對不起’嗎,還想怎樣!”
“道歉”為何淪為“場面話”?很多人內心認為,道歉就會低人一等,面子就會被踩在地上。這也應了中國那句俗話:“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所以大多數(shù)人不在乎是否真是自己做錯了,更在意自己的面子。于是很多道歉只是走個過場而已。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長張侃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從心理需求分析,一個真正的道歉離不開雙方的共識,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施害者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知道自己確實給人帶來不便或傷害。二是傷害是有限的,能夠被接受的,且不觸犯法律。三是受害方愿意達成諒解。“看似簡單的道歉過程,其實涉及到雙方深刻的倫理道德基礎,如果有一方不認可,道歉都是存在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張侃說。《心理科學研究現(xiàn)狀》雜志發(fā)表的一篇文章也指出,在傷害發(fā)生時,施害者和受害者都受到了心理威脅。一方面,受害方感到主權大打折扣,權利被侵犯了;另一方面,施害方覺得自身道德認同受到了威脅,即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感到內疚、慚愧。此時,一個真誠的道歉和一個補償?shù)男袨椋拍芙档碗p方內心的不適,獲得心理滿足。
道歉是一門學問,不僅僅是一句“對不起”,它是彌消矛盾、增進和諧的“黏合劑”,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標尺桿”。歷史上,孔子曾為“眼見為虛”向弟子致歉;幾年前,豐田總裁曾為汽車召回事件向全世界道歉;我們也共同見證過,德國總理勃蘭特為二戰(zhàn)的罪行公開一跪的誠意和悔恨。美國心理學家蓋瑞·查普曼曾說:“在你的生命中最重要的關系里,有一種東西是你必須付出的,而且需要勇氣和真誠才能實現(xiàn),它就是道歉。”
學會正確的道歉很必要,張侃認為,正確的道歉要有一個誠懇的認錯態(tài)度,首先要承認自己的過錯,交代緣由,說明自己屬于無心之過,語言要緩和。但道歉時也不要過于低聲下氣,關鍵是態(tài)度要真誠。
時機要選好。道歉太早別人會認為你過于敷衍和草率,過晚會讓人認為你是事后追悔莫及。研究“道歉心理學”的美國馬薩諸塞大學森瑟·菲朗茲博士認為,最佳的道歉時機是意識到失誤后的48小時內,錯過后,最好不要“舊事重提”。
尋求妥善的解決方法。輕微的事件尋求對方諒解,但若是給對方造成一定侵害或損失,除了口頭表達歉意,還應主動提出補償或解決方法,適當?shù)纳坪蠊ぷ鞑拍塬@得對方真正的諒解。▲
冬天對這些人來說是個坎!有幾點必須要注意 很多人都聽過,老人過冬是個坎,很多老人在冬天去世,特別是高齡老人。老人要是能扛過冬天,熬到春天,又能平安過一年。不管是研究數(shù)據(jù),還是專家分析,事實也的確如此。 【詳細】
溫潤益腎過“小雪” 3款食療方推薦 小雪,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20個。進入該節(jié)氣,中國廣大地區(qū)西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南方地區(qū)北部也開始進入冬季。小雪節(jié)氣提示我們到了御寒保暖的季節(jié),廣州市中醫(yī)醫(yī)院雜病門診主治中醫(yī)師高三德提醒,我們要重視調養(yǎng)自己的情緒,宜吃溫潤益腎的食物,亦可配合藥膳進行調養(yǎng)。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