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之時,秋高氣爽的同時很多上了歲數的人會時有胸痛、胸悶、頭暈的癥狀。這些都是動脈粥樣硬化惹的禍。粥樣斑塊停留在心,則有中醫的“真心痛”“心悸”“胸痹”之分;停留于腦,則有“眩暈”“中風”之別。用中醫“效法自然”的方法來看,這種粥樣斑塊與中醫“痰濕瘀毒”有形實邪相類,其順著經脈偱行人體內,停在哪個臟腑官竅,哪個臟腑官竅的機能就會受到影響從而表現出相應的癥狀。由此得出,動脈粥樣硬化的產生可以用中醫思維方式來闡釋,進而采用中醫方法來論治。
在中醫經典論著中,“脈”屬“奇恒之腑”,為氣血之通道,附屬于心。以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和臨床體征,在中醫文獻中早有闡述,涉及“眩暈”“頭痛”“癡呆”“中風”“胸痹”“真心痛”等病癥。這是動脈粥樣硬化依靠中醫理論治療的依據,也是中醫實施對其防治、提高臨床療效的關鍵。在《素問·臟器法時論篇》中有記載:“心病者、胸中痛、肋支滿”,較為準確地描述了冠心病的臨床表現。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中正式提出了“胸痹”,對癥狀加以描述,于書中簡要描寫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已然者,責極其虛也!睆闹姓f明了胸痹離不開正氣虛,并明確了病名。因動脈粥樣硬化主要病理改變為:動脈血管內膜脂質條紋沉積、纖維斑塊形成、血管壁彈性減退、管腔狹窄而導致血液流變學異常,因此,我們現常把其歸屬為“脈痹”范疇。
中醫認為,瘀血、痰濁、氣滯均是造成心脈不通的重要原因,長期的痰濁、氣滯會產生臟器功能失調,故瘀血、痰濁、氣滯是本病的標,臟腑虛損為本。發病是以正虛邪實、本虛標實為主。病因在心,涉及臟器造成氣血虧虛;氣滯血瘀痰濁為標實。目前中醫對脈痹病因的認識趨于統一:年老體衰,腎精虧損;飲食失調,脾失健運五志所傷,情志過極;氣血不足,心脈失養。并認為以上原因并非單一致病,而是常常數項并存,交互為患。目前,痰;ソY、臟腑失調的病機特點己得到中醫界學者的共識。由高脂血癥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就是由痰致癖、痰癖互結的病變過程。近年對于動脈粥樣硬化中醫病因病機學也有了新的認識,許多中醫或中西醫結合專家根據傳統中醫關于癖毒致病特點與以炎癥為主的動脈粥樣硬化病理生理改變以及易損斑塊所致急性冠脈綜合征病情急、變化快的臨床特點的相似,提出“癖毒致易損斑塊”的新觀點,認為“毒、癖”是不穩定斑塊的重要病機,并根據這一病機,解毒活血法是干預不穩定斑塊的治療大法。
中醫目前治法主要有:補益肝腎、益氣健脾、活血化癖、疏肝理氣泄濁、化痰泄濁、痰癖同治、清熱解毒等方法,都從不同角度達到調脂、抗氧化、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和抑制平滑肌異常增生、抗炎、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不論采取何種治法,都應從整體出發對機體進行全面調節,恢復陰陽平衡,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
(作者為北京朝陽區中醫醫院醫師)
栗子為健胃補腎的最佳補品 盤點板栗的各種吃法 栗子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譽,中醫認為它有補腎健脾、強身壯骨、益胃平肝等功效。時下正是吃栗子的時節,很多人把栗子買回家,一煮了之,一次吃不完就會變干,影響口感。其實栗子有很多種吃法,燉肉、熬粥、做面點,味道都很好,喜歡吃栗子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詳細】
癌癥真的會傳染嗎? 要小心“家庭癌” 或許你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在某些家庭中有一人患癌癥,其他家庭成員可能同樣患有這樣的癌癥,醫學上將其稱作為“家庭癌”。但“家庭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