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國安全用藥月”啟動儀式現場
人民網北京10月19日電 (曾璇)10月18日,2016年“全國安全用藥月”啟動儀式在京召開,今年的主題是“安全用藥 共享健康”。國家食藥監總局局長畢井泉在致辭中表示,保障用藥安全既是藥品監管部門、生產企業、醫療機構、零售藥店的責任,也需要公眾、媒體共同參與。
加快推進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
畢井泉在啟動儀式現場表示:“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加快推進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確保新上市藥品的質量和療效。要按照與原研藥‘質量和療效一致’的標準,抓緊推進仿制藥質量療效一致性評價,實現仿制藥與原研藥在臨床上能夠相互替代。要提高中成藥質量標準,積極推進中藥注射劑安全性再評價工作。”
同時,他指出:“要構建全生命周期監管體系,形成科學高效的全過程風險管控機制。要加強藥品研發、生產過程的檢查,嚴肅查處數據造假、摻雜使假等違法行為,確保研發、生產、流通中所有數據真實、可靠、完整、可追溯。要規范藥品說明書起草,做到內容全面、表達清晰、用語準確、通俗易懂,便于醫生和患者閱讀。”
食藥監總局藥品審評中心主任許嘉齊也指出:“我們將全力以赴實現藥品審評制度改革目標,2018年,實現各類注冊申請按時限審評,初步形成科學高效的審評體系;2020年,將建成一支專業齊全、配置合理、適應醫藥產業發展和重大新藥創制需求的審評科學家隊伍。”
生產經營企業把住“質量關”
企業是藥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對此,畢井泉表示:“要落實上市藥品不良反應信息監測、搜集和上報的責任,對存在風險隱患的藥品及時采取停售停用、主動召回等措施。藥品經營企業要嚴格按照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加強供應鏈管理,確保進貨、驗收、檢驗、運輸、儲存、銷售各環節規范操作。要改革藥品流通體制,鼓勵藥品生產企業與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的直接交易,發展分銷配送、連鎖經營,禁止不承擔藥品安全責任的轉手倒賣、掛靠走票等違法行為。”
杜絕大處方等不合理用藥
從啟動儀式上了解到的信息,我國藥品80%左右在醫院銷售,因此醫療機構合理用藥對安全用藥至關重要。
畢井泉指出:“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使醫療服務價格能夠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減少醫療機構對藥品銷售結余的依賴,杜絕大處方等不合理用藥。藥品是否安全有效,臨床醫生最有發言權。要鼓勵醫生積極參與藥品研發、藥品上市審評、藥品上市后的評價,及時報告藥物不良反應,防止傷害重復發生。對突發嚴重不良反應隱瞞不報的行為,要嚴肅查處。”
鼓勵更多專業技術人員加入執業藥師隊伍
據了解,我國有40多萬家零售藥店,銷售額占全部藥品20%左右。2012年國務院印發的《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要求,藥品經營企業法定代表人或企業負責人必須具備執業藥師資格;零售藥店必須配備執業藥師,負責處方審核,指導患者合理用藥。
畢井泉表示:“目前,我國執業藥師注冊人數已經超過32萬,其中在零售藥店執業藥師接近28萬,仍然滿足不了需要。要提高執業藥師地位,增加職業吸引力和榮譽感,拓展職業發展空間,鼓勵更多專業技術人員加入執業藥師隊伍。”
消費者應增強安全用藥意識
消費者是藥品全周期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最終體現療效和承受風險的核心主體。對此,畢井泉認為,消費者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有病看醫生,用藥遵醫囑。另外,有關各方要加強各類藥品、保健食品、食品的說明書、標簽和名稱管理,加強藥品廣告管理,禁止夸大宣傳、虛假宣傳,禁止任何給消費者帶來誤導的用語、用詞,切實保護廣大消費者特別是老年人不受各種虛假宣傳之害。對于虛假宣傳、坑蒙拐騙行為,消費者要踴躍投訴舉報,監管部門要嚴肅查處。
解密:在太空如何保障健康 航天員吃什么食物? 太空飛行的營養保障,首先是能量的供給,和地球一樣,還是早中晚一日三餐,合理配置能量和營養。同時根據飛行時段的不同和航天員的任務情況,合理安排食譜。 【詳細】
做做操就能讓寶寶變聰明 真的那么神奇嗎? 近日,網絡瘋傳著一段“單奶奶被動操”的視頻,一名42天的小寶寶,在北京某醫院專家單奶奶的手中,完全成了一個“活玩具”,被動做著一些高難度的嬰兒操,有些動作甚至看著都心驚膽戰,單奶奶更是宣稱這套被動操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商。各位奶爸奶媽們,你們覺得靠譜嗎?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