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脾為五臟之一,是人體主要的消化器官,其功能主運化、統血等。食物入胃腐熟,再由脾將腐熟的水谷轉化為精微物質并輸布到全身發揮營養作用,同時將轉化后的水液通過肺、腎的氣化功能,以汗和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脾虛失運,人就會表現為神疲乏力、胸腹脹滿、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白厚。脾虛嚴重者還會出現面色萎黃、臟器下垂,甚至紫癜、女性月經過多等病癥。
脾如此重要,我們應該如何保養呢?“有諸內必形諸外”,即內部臟器功能的盛衰必然通過外部征象表現出來。脾的功能就是通過脾經及其穴位來表現。通過診察、針灸或按摩脾經及其穴位,能調節和維護脾的功能。
脾經起于足大趾內側端的隱白穴,沿足內側緣循行,過內踝前緣上行入腹,止于大包穴(如圖)。脾經上分布著21個穴位。在上午9~11點(巳時)期間,氣血充盈脾經,此時調理脾經效果顯著。掌握了脾經的循行路線和特點,我們平時可以在脾經上尋按,查找皮下結節或壓痛點,針對性地進行揉按或艾灸,即可疏通脾經,增強脾的功能。只有脾經通暢,氣血運行正常,脾才能發揮正常陰陵 的運化功能,維地機泉持人體的氣血生三陰交化之源,保持正常的新陳代謝,所以說脾經為后天養生之本。這里介紹幾個脾經的重點穴位。
三陰交。此穴位于足內踝尖直向上四橫指,脛骨內側后緣凹陷處。三陰交為足太陰、厥陰、少陰三條經脈的交會處。此處有壓痛或有結節表明脾有病變,可通過點按、艾灸此穴,緩解脾虛肝郁氣滯所致的痛經、腹瀉等癥。
陰陵泉。位于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下緣凹陷處。一般脾虛者,此穴壓痛明顯。按壓或艾灸此穴,可治療腹脹、腹痛、水腫、下肢無力等脾虛病癥。
地機。位于小腿內側,陰陵泉下四橫指處。針刺、點按、艾灸此穴,治療疼痛類病癥效果顯著,尤其適于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痛經!
冬天對這些人來說是個坎!有幾點必須要注意 很多人都聽過,老人過冬是個坎,很多老人在冬天去世,特別是高齡老人。老人要是能扛過冬天,熬到春天,又能平安過一年。不管是研究數據,還是專家分析,事實也的確如此。 【詳細】
溫潤益腎過“小雪” 3款食療方推薦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進入該節氣,中國廣大地區西北風開始成為?,氣溫下降。南方地區北部也開始進入冬季。小雪節氣提示我們到了御寒保暖的季節,廣州市中醫醫院雜病門診主治中醫師高三德提醒,我們要重視調養自己的情緒,宜吃溫潤益腎的食物,亦可配合藥膳進行調養。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