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總工會正式發布《北京市"十三五"時期職工發展規劃》,據悉這是全國首個職工"十三五"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將實現最低工資標準持續穩步增長,逐步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引人關注的是,"白領"首次被列為重點保護群體,將重點關注他們的職業健康,預防"過勞"與"亞健康"等方面的職業危害,做好辦公場所等的裝修污染物、電子輻射等有害物質的監測防控。
我國對"藍領"職業健康的保護,有相對健全的法律和制度,比如職業病防護、提前退休退養等,這些法規對"藍領"都較為照顧。"藍領"工作在第一線,干體力較重的活,條件更加艱苦,健康危害因素較多,風險也更大,對他們給予重點保護合情合理。而在傳統觀念中,"白領"是坐辦公室的人,風不吹雨不淋,因工作原因導致身體健康受損不是常見現象,其職業健康不容易引起重視。
還有一個原因是,"藍領"的健康受到損害表現得較明顯,比如矽肺、外傷、中暑等"藍領"多發職業病,診斷都一目了然,很少存在異議,保護"藍領"的職業健康,操作性較強。但"白領"不同,他們的健康即使受到來自職業方面的損害,也可能沒有清晰的界線,比如肥胖、頸椎病、鼠標手等"白領"多發疾病,往往分不清是工作原因還是個人生活原因所致,病因難以劃清,健康保護就更難落實。
但另一方面,當前"白領"的職業健康呈現持續惡化趨勢。由于"白領"工作時間長、壓力大、運動少,飲食不規律是普遍現象,近年來"白領"中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胃癌等疾病的發病率升高明顯,且呈現年輕化趨勢。精神類疾病的發病率也持續走高,抑郁癥已如幽靈一樣,困擾著一些腦力勞動者,因抑郁自殺的"白領"不算少見。"白領"的職業健康的確到了應該重點關注和保護的時候。
可見,此次北京市首次將"白領"的職業健康納入到重點保護范疇,無疑是一個較大的進步。但納入保護只是第一步,如何保護才是關鍵。"白領"首先需要為工作減壓,讓自己能夠留出時間和精力參加體育鍛煉。"白領"也需要改善工作環境,遠離各種看不見的軟傷害。"白領"更需要具體的福利,改變他們久坐、把泡面當中餐等壞習慣。但更重要的是,對于一些辦公室疾病,可考慮列入職業病范疇,為"白領"的職業健康作好制度保障。(羅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