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20日,我有幸參加了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習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要堅持中西醫并重,促進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這對中醫藥振興發展意義十分重大,賦予了衛生與健康工作新的內涵和要求。
中西醫并重是我國衛生與健康工作的特色和優勢
在新時期,中國經濟社會進入新常態下強調中西醫并重,這是根據中醫藥幾千年對中華民族的貢獻,結合我國國情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從改革開放實踐中總結出的基本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新中國成立后,在幾代衛生工作者,特別是中醫藥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醫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西醫并重的基本方針得到了深入貫徹執行。
但是隨著醫學模式不斷從傳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西醫依賴于現代科技急速發展,而中醫藥受各種歷史因素的制約,嚴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所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重申中西醫并重這一工作方針,是中國衛生特色和優勢體現的需要,是人民健康的需要,是健康中國的需要,是健康世界的需要。
堅持中西醫并重,重在促進協調發展
多年來由于諸多因素,中醫藥弱、西醫藥強的局面沒有改變,兩者發展很不協調,雖然黨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中醫藥發展的政策措施,但這些都是政策性要求、政策性舉措,沒有以法律的形式把發展中醫藥與政府責任、部門職責進行更好的固化。中醫藥立法迫在眉睫,而且法律要明確各級政府、部門、社會機構的責任,體現權力和責任對等。法律法規和各項制度執行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中西醫并重的方針能否真正落到實處,能否真正體現到實際工作當中,能否真正讓人民群眾體會到中西醫并重帶來的利益和好處。
各級黨委、政府和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對法律實施情況和已經出臺的政策制度執行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和評估,對落實不力的要進行追責。各級黨委政府貫徹中西醫并重方針必須站在全局高度,從大健康、大衛生角度出發,把中醫藥和西醫藥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部署發展。在中醫藥和西醫藥管理體系建設、服務體系建設、人才隊伍建設、財政投入、政策保障等方面要一視同仁,促進中醫藥和西醫藥全面協調發展。
堅持中西醫并重,貴在落實剛性制度要求
一是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必須體現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要建立健全中醫藥管理體系,明確各級中醫藥行政管理部門職責,保障中醫藥法律法規和各項制度能夠堅決地貫徹執行。各級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必須有西醫也有中醫,縣級以上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疾控機構和監督機構也要設置獨立的中醫管理科,確保中醫藥各項政策在本單位、本部門的落實。
二是業務規范化建設必須保證中醫藥和西醫藥協調發展。各科臨床病區要設中醫綜合治療室,建立健全中醫到西醫科會診制度,鼓勵綜合醫院向中西醫結合醫院方向發展。各級中醫院要完善中醫綜合治療模式,探索多種方法綜合應用,把中醫的整體觀、系統論和現代醫學強調的個性化診療結合起來,以患者為中心制定綜合診療方案,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提高臨床療效、縮短病程、降低費用、方便患者。要大力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積極培育和發展中醫藥重點專科,在中醫藥治未病,治療重大疾病和康復養生等方面創新發展。
三是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必須保證中醫藥人才的數量和質量。人才是堅持做到中西醫并重的根本保證。在醫學院校的設置布局上和招生規模上要中醫藥和西醫藥基本協調,在培養中醫藥人才過程中,應當注重中醫藥人才的成長規律,改革和完善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避免中醫藥院校教育西化傾向,強化中醫基本理論和中醫經典著作的學習,積極探索中醫藥院校教育和師承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途徑。
要通過“西醫學中醫”活動建立起中西醫協調發展機制。大范圍開展西醫學習中醫活動,設立西醫學習中醫專項經費,從各級各類綜合醫院遴選有志于從事中西醫結合工作的西醫臨床醫師系統進行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學習。在西醫人員晉升高級職稱技能考試中加入中醫藥知識與技能的內容。規定西醫人員學習中醫藥知識,作為年終考核和高級職稱晉升的重要依據。
當然,貫徹中西醫并重還有諸如強化中醫藥傳承創新等許多方面的內容,我們要深刻理解堅持中西醫并重的新內涵,抓住機遇,推動中醫藥與西醫藥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共同承擔起服務人民群眾健康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