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省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情況
7月份,全省無甲類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
全省共報告乙類法定傳染病16種12680例,死亡25例;報告發病數居前5位的病種分別是乙型肝炎、肺結核、梅毒、痢疾、猩紅熱,以上5種傳染病占本月乙類傳染病總數的85.32%。報告死亡病例的病種分別是艾滋病、肺結核、乙型肝炎、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熱、戊型肝炎。
全省共報告丙類法定傳染病8種36497例,死亡病例1例;報告發病數居前3位的病種分別是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瀉病、流行性腮腺炎,以上3種傳染病占本月丙類傳染病總數的99.31%。
二、防病信息提示
感染性腹瀉作為腸道傳染病的一類,是指由各種病原體如病毒、細菌、真菌、原蟲等引起的腸道感染導致的腹瀉。夏秋季是感染性腹瀉的高發季節,其傳播途徑主要是糞—口傳播。腸道傳染病流行面廣,發病率高,是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重要疾病,應引起公眾密切關注。
(一)臨床癥狀:腹瀉,大便每日≥3次,糞便的性狀異常,可為稀便、水樣便、亦可為粘液便、膿血便,可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發熱及全身不適等。病情嚴重者,因大量丟失水分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甚至休克。
(二)流行特征: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一般夏秋季多發,但有些感染(如輪狀病毒、諾如病毒腹瀉)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人群對感染性腹瀉普遍易感,多數無年齡、性別區別,大部分有不潔飲食(水)和/或與腹瀉病人、腹瀉動物、帶菌動物接觸史,或有去衛生狀況較差地區旅游史。如為食源性則常為集體發病及有共進可疑食物史。
(三)防控措施
1、做好個人衛生、食品衛生和環境衛生。預防感染性腹瀉病的關鍵是把住“病從口入”關。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常剪指甲、勤換衣服。嬰幼兒玩具應定期清洗、消毒,避免因病原菌污染而感染。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干凈,不喝生水,不吃變質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產品、水產品。食物要徹底煮熟煮透,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徹底加熱后再食用。注意涼拌菜衛生,防止蒼蠅盯爬。外出旅游、出差要選擇衛生條件好的飯店就餐,并盡量少食涼拌菜。要搞好環境衛生,及時消滅蒼蠅、蟑螂、老鼠等傳染媒介,清除居住地及周邊的各類垃圾、污水、人畜糞便及衛生死角,必要時進行消毒和無害化處理。
2、增強個人體質。注意勞逸結合,生活要有規律,加強體育鍛煉,注意飲食調理,以低脂低鹽、多維生素且清淡為主。
3、及時就醫,避免濫用藥物。當發生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時,要及時去就近醫療機構的腸道門診治療,以免延誤病情。要在醫生指導下對病人進行及時治療,避免濫用抗生素、止瀉藥或止痛藥、頻繁換藥和過早停藥。
來源:山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