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險又要有大動作了!本市日前召開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工作會,給相關部門派發了整合工作的各項任務,對于每項具體工作都有完成的時間要求。整合工作已經馬不停蹄地開始了。今年12月底前,各統籌地區將出臺具體的實施方案;2018年1月,新制度將啟動實施,城鄉居民參保人員將實現持卡就醫實時結算。
整合關系400多萬人看病
實際上,整合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不僅是北京的任務,在全國范圍內也是醫保制度發展進程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指出,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財政補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2016年年初,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突出整合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兩項制度,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這意味著,城鄉居民將公平享有基本醫療保險權益。
其實,要說清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首先要分清幾類醫療保險的概念。目前,北京市的醫療保險可分為三大類,即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只要是有工作的人,通過單位參保,不分戶籍是農村還是城鎮,參加的均是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而沒有工作的人,則根據戶籍分成兩類:一類是城鎮戶籍的,他們參加的是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一老一小”和無業居民醫療保險;另一類是農村戶籍的,他們參加的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新農合。此次整合,涉及的就是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把這兩項制度整合起來,無論是農村還是城鎮戶籍,只要是沒有工作的,都參加統一的居民醫療保險。有工作的,則參加職工醫療保險。這樣,醫療保險就徹底打破了戶籍限制。
目前,北京居民醫保參保人員達180.6萬人,新農合參保人數為223.8萬。也就是說,如果兩項醫保制度整合起來,至少關系到400多萬人的看病就醫,占北京市常住人口的近1/5,可見絕對是個事關民生的大工程。
城鄉差別造成資源浪費
無論是城鎮居民醫保還是新農合,繳的錢都很少,有些人一年的繳費金額可能還不如一些職工一個月的繳費金額多,這里面有政府很大力度的財政支持,可謂個人拿小頭,政府拿大頭。目前,北京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繳費標準是這樣的:
個人繳費部分:學生兒童每人每年160元;城鎮老年人每人每年360元;無業居民每人每年660元,無業居民中殘疾人員、七至十級殘疾軍人每人每年360元。政府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1000元。
而享受的待遇為:住院報銷70%,最高限額17萬元/年;門診報銷50%,起付線650元,最高報銷2000元/年。
而新農合由于是區級統籌,每個區的政策都不一樣,門診及住院起付線、封頂線以及補償比例上各區存在差異,且與城鎮居民基本醫保不同。由于繳費標準不統一,藥品目錄、診療目錄不統一,待遇水平不統一,城鄉居民平等享受醫療保障權益受到影響,并造成資源浪費,這幾年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就此也有很多提案,要求及早實現政策整合,因此制度優化整合勢在必行。
盤子大了抗風險能力增強
兩項醫保制度整合后,對于參保人員來說有什么實惠呢?
人社部表示,城鄉居民醫保整合后,壯大了資金籌集規模,提高了抗風險能力,讓醫保部門在購買服務時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可以為參保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具體來說,整合之后,統籌層次提高抗風險能力強。從各地實踐來看,城鄉居民醫保整合后,不但提高了就醫層次、增加了定點醫療機構、讓參保人的就醫選擇更多,而且隨著參保人數的增加,基金規模也隨之擴大,基金的互助共濟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大大增強。
比如說已經走在前面的山東省,他們的經驗可供參考。山東省整合城鄉居民醫保前,新農合是縣級統籌,不但各地政策差異較大,而且基金支撐能力比較脆弱,全省17個市中有8個市新農合出現超支。整合后的城鄉居民醫保實行市級統籌,統籌層次提高了,基金規模壯大了,基金自我調節能力增強了,超支問題迎刃而解。目前17市都沒有出現超支,城鄉居民醫保進入可持續發展階段。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褚福靈說:“一個縣的籌資能力是有限的,有的地方大病患者較多,基金可能收不抵支。通過逐步提高統籌層次,基金規模大了。根據大數定律,基金抗風險能力提升了,這就有利于為城鄉居民提供可持續的醫療保障。”
整合后待遇就高不就低
城鄉居民醫保整合的一個原則就是“待遇就高不就低”,從已經實現整合的部分地區的情況來看,報銷比例、封頂線等都普遍提高了;“城”與“鄉”之間變得更加公平,尤其是農村居民,待遇今非昔比。
以上海市來說,住院報銷費用不再被“限”。2016年1月,上海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從住院待遇一項來看,整合前,城鎮居民醫保支付比例最低為60%(60歲以下),新農合最低只有50%。而整合后統一為70%,農村居民住院費用不再設最高支付限額,即使超過新農合規定的12萬元封頂線,住院費用依舊可以按照規定比例結算。
山東也大幅提高封頂限額。整合后的城鄉醫保在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基金平均支付比例不低于70%,門診費用基金支付比例不低于50%。同步實施統一的居民大病保險制度,補償比例不低于50%,封頂線提高到30萬元。
“根據《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精神,按照‘待遇就高不就低’的原則統一政策,無論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都按較高標準確定待遇。”褚福靈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之后,無論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都會受益。
藥品價格談判底氣更足了
另外,還有一個優勢是表面上看不見,但實質上卻能發揮重要作用的,那就是藥品價格談判。醫保制度整合后,用擴大了的資金規模去影響市場,就可以發揮出基金的更大效益。
人社部表示,一些專利藥、進口藥價格昂貴,個別藥品國內外價格差較大,刺痛著百姓的神經。用行政手段強迫藥品降價,有可能導致常用藥和救命藥出現“藥荒”,或者同類藥品價格飆升。
舉例來說,山東省青島市整合資源,建立談判團購降價機制,與具備資質的藥企展開談判。最終,26種高值特殊藥品在原來市場價的基礎上普遍降價,整個藥品價格綜合降幅達30%以上,其中降價幅度最高的達54%,一年可節省醫保基金5000多萬元。
城鄉居民醫保整合后,參保人數大幅增長,基金池擴大,使得醫保部門的談判底氣更足。很多藥企主動“以價換量”實現薄利多銷。在醫保部門的努力下,藥企和患者逐漸找到了利益平衡點。
農民也能刷社保卡看病了
對于北京來說,過去參加城鎮居民醫保的參保人員早就實現了刷卡就醫實時結算,但13個涉農區的新農合信息化水平卻參差不齊,難以完全實現即時結算全覆蓋,有的區僅在區級醫院能做到持卡就醫。很多地方的參合人員還要走“看病、攢單子、報銷、等錢”的繁瑣程序。而隨著城鄉居民醫保的整合,參保人看病只需一張社保卡,就能輕松實現即時結算,無需墊付。
在工作會上,北京也提出了這項任務的時間表——明年6月底前將完成新農合參保人員的信息采集,并為他們發放社保卡。
根據計劃安排,2018年1月,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兩項制度將整合為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并啟動實施,最終實現在覆蓋范圍、籌資標準、保障待遇、醫保目錄、定點管理和基金管理方面“六統一”。同時,城鄉居民全部參保人員將全面實現持卡就醫實時結算。據介紹,在2018年初新制度實施前,現有的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制度仍“雙軌制”并行。盡管新農合管理由區衛生計生部門劃轉為人力社保部門管理,但現有參保報銷政策和報銷流程一切不變,參合人員按現有標準和報銷程序享受待遇。(記者代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