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多、病情急、任務重,這是大多數人對急診科的印象,然而急診科的難處遠不止這些。近日,《生命時報》記者先后在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安貞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采訪體驗,通過觀察他們的日常工作,傾聽急診醫生心聲,目睹并深刻感受到了當下急診科的困境。
擋不住人:多數病人沒必要看急診
“醫生,你快來看看,我剛喝了礦泉水后肚子疼得不行。不過,坐車過來后,現在又不怎么疼了!薄澳阆茸粫䞍海纯辞闆r再說!卑胄r后,這位“病人”未接受任何治療就“康復”出院了。7月23日,記者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見到這一幕。急診科主任醫師余劍波說,他當天接診的50多名病人中,就診者多是胸痛、慢病治療、定期輸血等常見病!罢麄上午沒有屬于急重或生命體征不穩定的病人!庇鄤Σǜ嬖V記者,“每天五六百人次的急診量中,只有不到1%屬于急重病人,生命體征不穩定的不到10%!北本┏栣t院急診科副主任梅雪說,由于該院已實現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可以預見,一些在門診沒掛上號的病人將轉向急診,急診的壓力將會更大。”
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朱華棟教授告訴記者,急診科人滿為患在全國都是普遍現象。據國家衛生計生委急診質控中心統計,按照病情分級,綜合醫院急診科接診病人有50%左右屬于非急診病人,這個比例在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則接近60%。
梅雪表示,不同于其他科室以治療、檢查為任務,急診科的任務是救命。但現狀是,很多沒必要看急診的病人涌入急診科。他認為,急診科“擋不住人”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病人不了解急診科職能,以為急診科大夫看病水平更高。其實,就一般疾病診斷而言,急診醫生不一定比其他專科醫生水平高;二是病人抱有“圖方便”心理,看到醫院門診掛號處排著長隊,就直接來急診掛號;三是我國急診科沒有拒絕病人的權利,任何病人在急診門診掛號后都能進入治療。
解決這個問題,梅雪認為,一方面,國家應制定門診分級制度,達到急診治療要求的才能收治;另一方面,加快分級診療建設,將病人留在二級醫院或社區醫院,減輕三級醫院壓力。
轉不出人:躺在搶救室近兩年的大有人在
再過兩個月,91歲的黃奶奶就在北京朝陽醫院搶救室躺滿兩年了。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王軍宇告訴記者,2014年9月,黃奶奶因肺部疾病生命垂危,在該院搶救室進行了氣管切開手術。如今,病情早已穩定,基本不需要藥物治療,只需轉到有呼吸機的二級醫院即可,但黃奶奶卻在搶救室“住”了下來。每次家屬來看望老人,王軍宇總會勸其為老人轉院。而老人家屬認為,治療費用可以報銷,沒多少經濟負擔;若老人發生病變,在這里救治會更加及時。
事實上,黃奶奶只是急診科滯留病人的縮影。王軍宇介紹,北京朝陽醫院搶救室現有40名病人,有10多個是滯留病人。他們的滯留導致其他有5名病人只能躺在走廊上的可移動病床上。
按照《急診科建設和管理指南》規定,急診患者留觀時間原則上不超過72小時!暗F狀是,很多急診患者滯留時間超過72小時!敝烊A棟指出,北京衛生計生委急診質控中心曾經在北京市各大醫院做過一個調研,綜合性醫院急診科病人滯留超過72小時的比例達到1/3,個別醫院甚至達到一半。滯留原因各異:因床位緊張不能及時收治住院;有些患者不信任基層醫院醫療水平;一些老年患者因無人照料而不愿出院;外地病人認為在急診等床入院,就醫成本更低等等。急診科滯留病人的增多,不但搶占了更多的急診資源,而且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幾率。
王軍宇認為,將滯留病人轉出去,醫院要把好第一道關。達不到急診標準的病人應“拒之門外”,做好滯留病人及家屬勸導工作。此外,還應加強“醫聯體”醫療機構周轉,加快康復醫院、二級醫院、社區醫院建設,讓病人能“下得去”。
留不住人:辛苦背后的低薪尷尬
7月14日中午12時50分,北京安貞醫院急診科搶救室,一臺心電儀突然響起警報,因“發作性胸痛”入院的61歲齊爺爺病危。主任醫師覃秀川立刻帶領4名醫護人員快步走向病床——馬上注射腎上腺素,氣管插管,胸外心臟按壓,心臟超聲檢測,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忙完后,覃秀川再次感言,急診科是離死亡最近的科室。急診科“新人”張俊蒙是心內科醫生,最近六個月輪崗至搶救室工作。雖然只是換個科室,張俊蒙卻感覺像換了份工作!凹痹\室不同于其他科室,這里的病人幾乎是命懸一線,隨時可能病危,我們的神經時刻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一般人真受不了。”中午,病人和家屬陸續開始吃飯,但醫生休息區卻看不到吃飯的醫生。覃秀川訂的飯一直放在休息室,直到下班都沒吃上一口。“我們急診科就是這樣,飯菜放在旁邊也吃不上是常事,上個廁所都得‘見縫插針’。”
覃秀川告訴記者,急診危重癥中心是安貞醫院的重點科室,醫院在各方面已經采取了一定措施來支持急診工作,但急診科工作強度高,壓力大,薪水低,仍然讓有些醫生對急診科望而卻步。
據北京衛生計生委急診質控中心統計,2013年~2015年,約90%的醫院急診科人員短缺!瘪愦ㄕJ為,急診科要留得住人,亟需提高急診科醫生的待遇。當付出和收入成正比,工作付出得到肯定和回報時,醫生的信心一定可以增強。有醫生則向記者透露,美國急診科醫生薪金是其他科室的1.5倍,而中國的醫院則很少能做到。另外,國家還需加大醫學生培養投入力度,為急診科提供后備軍。
勸不住人:幾乎每個醫生都被病人或家屬打過
一周前,余劍波生平第一次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進了公安局,誣陷他的是他治療的病人家屬。當時,余劍波正在出診,一位病人家屬突然沖過來,大罵他開出的藥沒有作用,并拿出手機不斷拍照,揚言要“曝光”他們。為避免影響其他醫生工作,余劍波制止病人家屬無理行為時,不小心碰掉了病人家屬的手機,于是被以“醫生打人”為由進了公安局。
“幾年前,有個病人因為受傷來急診科,他朋友一見到我,上來就掐住我的脖子。”余劍波直到現在也不知道是為什么!耙粋小孩看病,陪同有五六個家長。孩子稍有‘不對’,家長便會大打出手!庇鄤Σǜ嬖V記者,急診科是醫患糾紛的高發區,幾乎每個急診科醫生都有被打的經歷。余劍波的感受是,事情越小越易產生矛盾,小到病人排隊不耐煩,尤其是一些咨詢過其他醫生后再來看病的患者,會對治療醫生表現出極大的不信任。
余劍波坦言,醫患糾紛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信任和理解。當患者不能理解、信任醫生時,矛盾就容易出現。解決醫患糾紛,需要病人理解醫生的付出,信任醫生的醫術。另外,國家也應制定相關制度,加強對醫院和醫護人員的保護,在醫患糾紛發生時,給予醫患人員相應的保障。▲
編后
經過幾天的采訪,記者不能確定急診科醫生面臨的困境還有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面對高強度的工作、病人的謾罵毆打,急診科醫生沒有退卻。相反,朝夕相伴的堅守,讓急診科成為醫院“奇跡”發生最多的地方,墻上的一面面錦旗記錄著他們的汗水與付出。在不足百平米的搶救室,急診科醫生每天用腳一遍遍丈量,他們將自己局限在一室之內,卻給了患者重新擁抱生活,甚至重生的機會。對他們來說,每天能夠平安回家,看著子女健康成長,就是最大的滿足。▲
冬天對這些人來說是個坎!有幾點必須要注意 很多人都聽過,老人過冬是個坎,很多老人在冬天去世,特別是高齡老人。老人要是能扛過冬天,熬到春天,又能平安過一年。不管是研究數據,還是專家分析,事實也的確如此。 【詳細】
溫潤益腎過“小雪” 3款食療方推薦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進入該節氣,中國廣大地區西北風開始成為?,氣溫下降。南方地區北部也開始進入冬季。小雪節氣提示我們到了御寒保暖的季節,廣州市中醫醫院雜病門診主治中醫師高三德提醒,我們要重視調養自己的情緒,宜吃溫潤益腎的食物,亦可配合藥膳進行調養。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