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癌癥之一,幾乎所有宮頸癌病例都可以追溯到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腫瘤中心婦科主任馮忻在接受廣州日報采訪時表示,宮頸癌的致病因素已經查明,其與人乳頭瘤病毒(HPV)高危型持續感染有關。99.7%的宮頸癌都可檢測到高危型HPV病毒的DNA,沒有HPV感染,宮頸癌的發生幾率幾乎為零。
目前,已知的HPV有100多種類型,其中大部分被視為“低風險”類型,與宮頸癌并無關聯。但有14種HPV屬于“高風險”類型,它們均會導致宮頸癌,其中HPV 16和HPV 18的風險最高,70%的宮頸癌病例都是由它們引起的。研究發現,攜帶HPV 16與HPV 18這兩種病毒株的女性最后發展成為宮頸癌前病變的可能性比沒有被HPV感染的女性高出35倍,市面上的宮頸癌疫苗也主要針對這兩種病毒株而研發。
如今,社會愈加開放,宮頸癌的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尤其是農村地區,其發病率與死亡率都在同步上升。世界衛生組織在第380號實況報道中建議采取綜合方法防控宮頸癌,具體包括一整套涉及生命全程的干預措施,包括社區教育、社會動員、免疫接種、篩查、治療和姑息治療等。
1. 針對少男少女的預防性干預措施:
(1)9-13歲的少女在進入性活躍期之前應接種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
(2)對少男少女進行有關安全性行為的教育,建議其推遲開始性活動的時間;
(3)呼吁已經開始性活動者使用安全套,并對其提供安全套;
(4)對吸煙者提出警告,讓其認識到吸煙是引發宮頸癌和其它癌癥的重要危險因素;
(5)建議少男盡早進行包皮環切術。
2.性活躍婦女應從30歲開始篩查異常宮頸細胞及癌前病變。
3. 如需切除異常細胞,建議采用冷凍療法(利用冷凍破壞宮頸上的異常組織)。
4. 浸潤性癌癥治療方案應包括外科手術、放療和化療。(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