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杭州市急救中心昨天的統計,7月24日0時~7月25日15時,急救中心共出車430次,比上周同一時間增加了8%,最常見的五類問題是:車禍(64例)、外傷和摔傷(45例)、暈倒(41例)、中暑(18例)、胸悶氣急(17例)。其中中暑的病人猛增,上周同一時間他們只接到了1例。
杭州市中醫院昨天接診了4名重癥中暑病人,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也有一名,而浙江醫院還接診了杭州市今年第一例熱射病人。
醫生們再次提醒大家,高溫天請注意防暑降溫,輕微的中暑只要到陰涼的地方休息即可自行好轉,而遇到嚴重的中暑病人也不用驚慌,把人轉移到空調房或是陰涼通風的地方,用溫水或冷水擦臉,拿點冰鎮飲料裹上毛巾放在腋窩、腹股溝等地方,可以幫助降溫,必要時應向120求救。
“總之一句話,能不出門就千萬別出去,能開空調就千萬別只用電扇,這種高溫天還是有危險的。”杭州市中醫院急診科醫生盧軍鋒說。
32歲小謝不戴帽子不撐傘
最熱的下午爬山“爬”進了醫院
在太陽最毒的時候,不戴帽子、不撐傘就爬山,32歲的小謝把自己“作”成了今年杭州的第一位熱射病人。
7月24日下午5點半,小謝被120送到浙江醫院急診室的時候,急診科主任戴海文倒抽了一口氣,“量了一下他的體溫,已經40度了。”小謝不斷抽搐,但身上一點汗都沒有。
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情況,是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如果他的體溫達到43度,再送到醫院來,溫度很可能就降不下來了,那是致命的。”
戴海文用冰塊為小謝做體外降溫,再為他注射生理鹽水、葡萄糖溶液,接著是藥物降溫,幾種治療方法一用,小謝減緩了抽搐頻率,體溫也漸漸往下走了。
醫生們這才松了一口氣,致死率很高的熱射病,總算沒有帶走這位年輕人的性命。
到了晚上8點多,小謝終于清醒了過來,戴海文和這位從鬼門關上走了一遭的年輕人聊了聊,才發現他太不關心自己的健康了。
小謝身高1.7米,體重70公斤,是個蠻壯實的小伙子。周日這天,他穿著寬松的運動短袖、運動褲、運動鞋,“想趁著休息天爬爬山,運動運動。”
多運動是好事,可小謝挑的時間實在太糟糕——三伏天里最熱的下午,他專門從臨平趕到西湖景區,原本打算走虎跑—貴人閣—馬兒山—六和塔這條路線,結果才走了半個多小時,就喘不過氣,“后來感覺路都在扭了。”
再走了不到半個小時,小謝出現了意識模糊的癥狀,一下子倒在了地上,還好是周末,景區里游客不少,一旁的熱心人趕緊撥通了120。
在戴海文看來,小謝被成功搶救,很大的原因是他年紀輕,平時的身體狀況都還不錯,“基本上,很多熱射病的患者在送到醫院前就已經出現了多種臟器衰竭的癥狀。”戴海文說,熱射病的預后效果并不理想,會產生很多后遺癥,“最致命的是導致器官衰竭,而這些衰竭往往是不可逆的。”
87歲老太太不舍得開空調
身體滾燙連體溫計都爆表
面對高溫天,網友們調侃:“生命是空調給的”。身處40℃的火爐,如果不開空調會怎樣?杭州一位87歲的老太太就因此重度中暑被送進醫院。
昨天早上9點多,一位昏迷不醒的老太太被送往杭州市紅會醫院急診室,值班醫生迅速展開急救。老人家的身體摸著竟是滾燙的,醫護人員立即為她測體溫,體溫計爆表。于是,經過酒精擦浴、冰袋、退燒藥、輸液……40多分鐘后,老太太睜開了眼睛,并喝了點水。
市紅會醫院急診科主任黃世恩說:“這位老太太是重度中暑,如果昏迷時間長的話會影響全身臟器的功能。還好,進一步檢查后,老人家的肝腎功能都沒問題,只有輕度的凝血功能障礙。經過上午的搶救后,她已經沒有生命危險,人還有些疲勞。”
說起中暑這事,老太太死活不肯說原因,一旁的家人萬分自責。
原來老太太向來崇尚節約,平時舍不得開空調,即使在40℃的高溫,她也只是靠一臺電風扇度日。結果,一早家里人去喊她起床時,怎么叫都叫不醒,就趕緊打120求救。“是我們太疏忽了,要是堅持讓她把空調開著就不會這樣了”。
高溫天老人不開空調而中暑的事情,每年夏天都有發生。所以這里要多勸老人家們一句,勤儉節約本是美德,但省也得找對地方,千萬別拿自己的身體健康開玩笑。(記者 張苗 何麗娜 楊茜 丁潁鵑 通訊員 王婷 魯青 胡惠娟 汪敏 徐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