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市第二老人院下半年能見地面建筑
區級建設慢是因涉及公辦養老機構改革
動工開建兩年多,并承諾于去年落成啟用的廣州市第二老人院已派床位超過1000個,然而,現在該項目的地面建筑仍未見蹤影。昨日,廣東省民政廳廳長卓志強帶隊上線廣東“民聲熱線”,回應了城鄉低保、養老院建設、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等多個熱點問題。
針對市民直指的承諾未兌現有失誠信,市民政局回應,有些困難確實是在項目推進過程當中才發現,需要時間解決,市第二老人院估計今年下半年能在地面上見到建筑物。
六家公辦養老院長期在建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廣州進入老齡化社會,對于養老床位的需求急速提高,因此,在“十二五”期間,廣州啟動了大規模的養老床位倍增計劃,依照計劃,到2015年,全市養老床位將增加到5.6萬張,較2012年的3.4萬張增多近一倍。2014年1月,廣州又率先學習港、澳的先進經驗,啟動了廣州市公辦養老機構入住評估輪候辦事制度,并開放網絡平臺供老人或其家屬、社區社工報名輪候入住。
按照廣州市公辦養老床位輪候制度,60周歲及以上、具有本市戶籍、無暴力傾向且精神狀況穩定、無傳染性疾病并且自愿入住的老年人可以申請輪候入住公辦養老機構。值得關注的是,公辦養老機構輪候通道按照優先次序分為特殊保障通道、優先輪候通道和普通輪候通道,優先保障困難群體老年人的需要。
目前,廣州市戶籍60歲以上老年人口為147.5萬人, 2020年廣州市老年人口預計將達到185萬人,公辦養老院養老床位嚴重短缺。
然而,公開信息顯示,廣州有6家新的公辦養老院早已于2013年動工,并多次承諾于2015年建好投入使用,卻長時間處于在建狀態,有的地面建筑甚至至今未見蹤影。
天河區第一老人院是天河區唯一一家公辦養老院,投資金額3.6億。資料顯示2013年8月開始動工開建,計劃2015年底竣工。然而到了2015年2月,天河區建設項目辦公室才正式對該項目施工進行招標,項目的《建設用地批準書》是2015年1月15日才審批的。目前該項目仍處于在建狀態。
還有廣州市第二老人院,投資估算4.6億。項目早在2008年就已經立項,但到了2013年9月才動工開建。2014年7月有報道稱,預計該院到2015年3月落成啟動。然而到了2015年6月,廣州市第二老人院項目一期工程施工總承包項目,才剛剛在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完成招標。
2749位輪候老人急盼入住
記者獲悉,目前這6家養老院的輪候人數已超過2000人,僅目前廣州市規模最大的公辦養老機構廣州市第二老人院派出去的輪候號就已經超過1000個。
記者昨日登錄廣州市公辦養老機構入住評估輪候網上辦事平臺的網絡頁面發現,6家在建養老院共有2749位老人在輪候入住。該平臺同時顯示,目前全市可供輪候入住的正在運營的公辦養老機構床位共有3313個。
據了解,由于公辦養老院主要承擔著養老兜底的作用,因此,申請輪候入住公辦養老院的老人,高齡(80歲)、重疾、孤寡、失獨、獨居等特殊困難老人占了大多數。
在采訪中,曾有老人不諱言:“不知道有沒有這么長的命等到入住(新建公辦院)。” 事實上,老人們對于新建養老院充滿了期盼,因為通過過往多次的媒體宣傳,他們了解到,新建的公辦養老院不僅床位充足、環境優美、設施齊備而且交通方便,既能安享晚年,又能很好地保持與城市、親人的聯系。
回 應
將推進養老工程、養老項目落實
據廣州市民政局局長何鏡清介紹,廣州的老齡人口現在已經占了總人口數的17.5%。去年年底統計的老年床位數為5.3萬張,有一百多家養老機構,其中公辦約占30%。
對于市民的吐槽,何鏡清回應稱,第二老人院項目在推進過程中碰到不少困難,包括征地拆遷等相關問題。有些困難在短時間內克服了,有些困難則是在推進過程中 才碰到,比如地塊權屬方面有些變更,影響了項目建設進度,“我們跟有關部門進行溝通,也對社會公開了我們的情況”。
何鏡清稱,現在市第二老人院一期工程已經基本完成,“估計工程下半年很快能夠在地面上見到建筑物”,區級公辦養老機構中黃埔、南沙的已經建好,估計今年下半年可以正式啟用。
至于區級公辦養老機構遲遲未能建成使用的原因,何鏡清回應道,“涉及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工作”,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有好幾個方案在考慮,如公辦公營、公辦民營。這也涉及到投標相關的程序,需要時間。
省政協常委、廣東省監察廳特邀監察員孫平指出,廣州民政系統“資金不缺、人才不缺,按理說已經做出過承諾,在公辦養老機構這件事情上,應該在廣東省民政系統做出表率,而不能成為拖后腿的單位”。“我們個人都要講誠信,政府部門不講誠信這就不好”,孫平認為,廣州市民政局在這個問題上確實要反思。
上任僅三個月的卓志強坦承,對“困難估計不足,是我們工作粗心,工作不接地氣,引發公眾反應,下面加大分析,對下面推進養老工程、養老項目腳踏實地,把各項工作落實好。”(記者湯南、譚秋明 通訊員胡志慧)